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剧毒砒霜竟然就在我们身边,如何避免慢性中毒?它为何成抗癌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剧毒砒霜竟然就在我们身边,如何避免慢性中毒?它为何成抗癌药?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72169853886293

在21世纪的医学前沿,曾以剧毒著称的砒霜,如今居然成了部分癌症患者的救命药。这一现象不仅对许多人来说出乎意料,更在医学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那么,砒霜究竟有多毒?怎样才能规避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害?它又为何能成为抗癌药?

早在几千年前,砒霜便作为最具毒性的物质之一广泛流传于人们的认知中。在中国古书中,砒霜曾有“鹤顶红”的别名,被频繁地记载和提及。

尽管砒霜有如此凶名,但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这个臭名昭著的毒药却变成了治病救人的有效药物。

其实,砒霜学名叫做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矿石——砷的化合物。砷的提炼自古有之,当时通过将含砷矿石和木炭一起在密闭环境下高温燃烧,来去除矿石中的杂质得到砒霜。

由于提纯砒霜的方法成本高且制作过程危险,现代科技开发了更为安全和高效的提纯方法,如氢还原和精馏提纯。

在详细探讨砒霜在医学中如何变废为宝之前,了解一下其为何有毒至关重要。砒霜中毒反应最快体现在剂量,成人服用超过5毫克便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而1克便可致命。

其对人体内脏、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破坏力几乎是摧枯拉朽。然而,有毒未必无用。在恰当剂量下,砒霜对某些类型的癌症,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医学家依据古方创造性地将砒霜用于APL治疗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既然砒霜能在癌症治疗中大放异彩,那么其在其他中药配方中是否也有应用呢?答案是肯定的。虎骨、猴头菇等传统药物在现代中医理论框架下结合独特剂量的砒霜制成药物,主要用于消炎和解毒。

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牛黄解毒片正是这种应用的杰出代表。此外,扬名国际的保健品——冬虫夏草中也被检测出含有微量砒霜,但其含量极少,通常对人体无害且具有补虚强身之效。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类含有砒霜成分的药物并不适合所有人群,服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

不仅药品中含有砒霜,日常饮食中我们意想不到的食品,也潜藏着砷的身影,尤其是对于许多人的主食——稻米。稻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从环境中吸收砷,导致成熟的稻米中砷元素积聚。

为此,务必在烹饪稻米前充分清洗,多次淘洗可有效减少其中砷的含量。同样,海产品(如海带、海蜇)亦存在砷含量较高的问题,长时间大量摄入会造成累积中毒。

如果打一个比喻,把砒霜当作一把利刃,那么它既可以是造成伤害的凶器,也可以是救人的手术刀。

科学合理的运用砒霜,不仅在医学领域创造了奇迹,还在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展示其价值。

在农业上,砒霜曾是高效杀虫剂;在工业中,当作防腐剂使用;在材料科学中,砒霜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新型材料。

历史上,砒霜不仅在特殊药物制备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各种实验和应用中不断演变,为人类的发展贡献着它的特殊价值。

从当初炙手可热的毒药到今日抗癌药品,砒霜的应用历程堪称一部充满戏剧性和科学进步的历史长卷。

未来,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砒霜可能会有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应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人类在面对这种双面刺客时,逐步掌握其特性并加以合理利用,将俨然成为战胜疾病的一把利器。

无论是治疗癌症、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还是作为农业杀虫剂,科学的光芒已经照亮了这片曾经可怖的领域。

让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不断探索和进步的推进下,不仅砒霜,更多曾经不为理解的物质都会被更好地应用造福社会。这正是科学魅力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