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谁都不愿意国家分裂,为何当年马来西亚,却要逼新加坡独立出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谁都不愿意国家分裂,为何当年马来西亚,却要逼新加坡独立出去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JFJ3A1V05564OR5.html

从二战以后,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就慢慢减弱,英国的殖民系统也逐渐崩溃。英国的各个殖民地借此机会纷纷开始要求独立。马来西亚作为英属殖民地也不甘示弱,经过了长期的独立对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共同组成的马来西亚联邦最终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两年之后,马来西亚便强迫新加坡独立。

新加坡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国家,作为除中国外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中新两国的高层以及民间交流都是非常频繁的。别的且不说,单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许多政策,就多少能从新加坡找到一些影子。

尽管中新两国同文同种,但在国际上,与新加坡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却是一尺之隔的马来西亚,每年都有大量的马来西亚人去新加坡打工挣钱,而新加坡人,则把马来西亚当成后花园,在那里花钱消费。

如果抛开国别因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就好比中国一线城市和其他地方的关系,而且这也能从经济上反映出来:新加坡的人均GDP是6.4万美元,马来西亚则是1.1414万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六倍。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自己国家的土地搞分裂,把自己的国土分离出去,为何马来西亚却不同,甘愿放弃拥有优质港口资源的新加坡呢。

(东姑阿都拉拉曼)

主导权的争夺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国土狭小,仅有719平方公里,只占北京面积的1/23。但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却生活着五百多万的人口,可谓人口稠密。

由于新加坡突出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都为之进行过长久的争夺。最终,英国人笑到最后,将新加坡变成了英属殖民地。

正是利用新加坡深水港的先天优势,英国殖民者不断扩张自己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时,整个马来西亚都成了他的殖民势力范围。

1961年,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提出独立整合方案,把马来西亚、文莱、北婆罗洲和砂拉越组建成一个统一国家。在当时,由于新加坡的华人比例高达75%,东姑并没有将新加坡拉进马来西亚。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的华人非常多,占到了新加坡总人口的70%以上。而马来另外三个地区的华人也比较多,占到了六分之一左右,整体加起来,马来西亚在组成联合国家时,华人总体占了1000万左右,足足占到了马来西亚联邦的30%以上。

如果华人听话,好管理,马来人会很高兴,就当收了个小弟。

但是,李光耀等人胸怀大梦想,想干大事业。1963年12月,李光耀对于马拉西亚的中央预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让马来西亚非常不爽。这是第一次大矛盾,离两方合体才三个多月。

之后,马来人开始在政策方面搞倾斜,搞不公平。这让新加坡商人不舒服,公开表示反对。反对无用。这淡扯得有点远。当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更过分的是,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操控新加坡的选举,这彻底让新加坡李光耀等人寒心。

新加坡华人开始对马来西亚政府有意见了,意见还很大。而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集中的新加坡也忌惮三分,担心事情扩大,最后不可收拾。

总之,新加坡的加入,让华人地位迅速上升。李光耀等人的政治抱负,让马来西亚的领导们感觉危机重重,他们担心:一不小心,华人可能就控制了马来西亚。

华人成了主角,而马来人成为配角,这是马来人从上到下都忍受不了的。

于是,马来人想到了办法,就是把新加坡踢出去,把另外两个地区砂拉越和沙巴留下。

那么该如何踢出去呢?办法有。

(新加坡州长李光耀)

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后,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一下从37%,暴涨到44%,超过马来人成为了主体民族。这让渴望独揽政权的马来人,如芒在背。

由于宗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再加上马来西亚的经济命脉多由华人掌控,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矛盾,从合并那天起,就日益尖锐。

马来西亚推行马来人至上的政策,让华裔及其它少数民族十分愤怒。正如当时的新加坡州长李光耀所说,马来西亚应该是整个马来西亚人的国家,除了马来人,还有华裔、印度裔等少数民族,而不能只是马来人的国家。

1963年,李光耀凭借自己的威望,成功夺走了原本属于马来人的三个选区。这让东姑阿都拉曼十分紧张,他警醒李光耀,不要产生动摇马来人主政的念头。

对于权力的争夺,使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不断升级。1964年9月,还引发了流血事件。这让东姑阿都拉曼意识到,局势正在向不利于马来人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两族人之间的矛盾,维护马来人的主导地位,中央政府通过修宪方式,将仅仅加入两年的新加坡,赶出了马来西亚联邦。

新加坡被迫独立后,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降到了22%,马来人重新占据联邦绝对优势,掌握马来西亚大权,一劳永逸解决了民族矛盾。

(印尼军事对抗)

经济利益的冲突

在合并之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谈判时,曾提出建立单一市场政策的要求。马来西亚政府认可了这个要求,条件是新加坡提供贷款一亿五千万,在十五年内还清。

由于当年印尼的对抗运动,新加坡经济严重滑坡。马来西亚的单一市场推进,迟迟没有进展。新加坡决定延迟贷款。为此,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故意拖延时间,不守承诺。同时,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贸易,也遭遇了联邦政府的不平等待遇。

双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升级。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将新加坡上缴国库的税收,从40%提高到60%。虽然马国财政部长陈修信解释,提高税收是因为提高了军事预算。但新加坡却认为不公平,因为其它州的缴税并没有增加。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中央,还以资助了马来西亚反对党为由,关闭了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分行。由于该行担负着新中两个地区贸易的重要角色,新加坡极力反对。但1965年7月,中央政府还是关闭了该银行。

(国际都市新加坡)

外部势力的挑拨离间

新马合并,爆发矛盾

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马来人虽然接受了这几个联邦地区,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那就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并不愿意与其它民族分享,而新加坡等后加入地区想要得到联盟党席位,努力之后也没有得到任何一席位。

马来人的理念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倡导“各民族平等”理念完全不相同,李光耀为此曾经指责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与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受着特殊的高等待遇,而其它民族甚至连发言权都没有。

双方的政治理念的差距,也使得由马来人掌管的联邦中央政府对新加坡实行了一系列的“制裁”。

这其中有提高新加坡上缴中央的税收比重,由40%提升到60%;限制新加坡商人的投资,使他们享受不到马来西亚联邦的优惠政策等等,这样的政策“制裁”使得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联邦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1965年5月,在外部势力支持下,行动党和其它反对党成立联盟,开始争取权力上的平等分配。这让当权的马来人巫统党非常不满,请求东姑阿都拉曼逮捕李光耀。

为了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避免渔翁得利。东姑决定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

纵然一百个不愿意,但新加坡人也不得不接受被抛弃的现实。1965年8月,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当年连饮用水都得依靠马来西亚提供的新加坡,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和恐慌之后,利用马六甲海峡交通要道的地理优势,以及华人智慧,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仅很快成为国际金融、商贸和旅游中心,还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

不知道马来西亚人对这一结局怎么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