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山古玉鉴藏:仿古手段高,入手须谨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山古玉鉴藏:仿古手段高,入手须谨慎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30/18/60091941_1130062787.shtml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存,其玉器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红山文化玉器的仿制品也日益增多,给收藏爱好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本文将从红山文化的历史背景、玉器材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鉴赏要点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专业的鉴别指导。

红山文化,得名源自其最初在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被发掘,这一文化遗迹标志着中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史前文明的辉煌篇章,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前。

作为北方史前文化的杰出代表,红山文化广泛分布于西拉沐伦河与西辽河流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成就,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初露曙光”。

带齿兽面形玉佩

进一步拓展至“泛红山文化”的视野,这一概念跨越了更长的历史时期,从约8200年前兴隆洼文化的古朴玉器,一直延续到约35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精美玉器,这些玉器作品均被纳入红山文化玉器这一广阔范畴之内,展现了红山文化及其前后相关文化序列在玉器制作与使用上的连续性与发展轨迹。

红山文化玉器在材质上多选用辽宁岫岩出产的软玉,尤其是河磨玉,这些玉石的矿物构成以粗细不均的结晶状透闪石为主,赋予了玉器独特的质感与美感。

在色彩上,红山文化玉器丰富多样,涵盖了青玉、黄玉、碧玉、青黄玉、墨玉等多种色调,偶尔还能见到珍稀的白玉,它们的硬度普遍落在6至6.5之间,比重则在2.9至3.1范围内,展现了优越的物理特性。

勾云形玉佩

此外,红山文化玉器在选材上并不拘泥于单一玉种,还巧妙地融入了部分蛇纹石类玉材,如巴林石,以及绿松石、煤精石等独特矿物,甚至包括一些硬度较高、质地细腻的天然石料。这些多元化的玉材选择,不仅丰富了红山文化玉器的材质表现,也体现了当时人们高超的玉石辨识与加工技艺。

鉴于岫岩玉的主要山料产地——岫岩县,地理位置上远离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域,因此,合理推测红山文化的先民们更可能采取了“就地取材”的策略来获取玉料。

在西拉沐伦河与西辽河流域河磨玉料,其质地、纹理与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的玉料高度相似,呈现出显著的同源特征。

鸟形玉佩

相比之下,现代从岫岩直接采集的玉山料,在色泽、质地及纹理上,与红山文化玉器所使用的玉料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一发现进一步强化了“红山先民们可能主要利用了当地或邻近地区的玉料资源”的假设,为“就地取材”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在市场上,众多仿制红山文化玉器的作品中,常可见到使用岫岩玉山料作为原料,这些仿品在外观上或许能接近红山文化玉器的某些特征,因此,对于玉器收藏爱好者而言,保持警惕,仔细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不仅复杂且极具先进性,其玉料的切割技艺尤为精湛,主要采用了线切割与片切割两种方法。线切割技术尤为显著地体现在玦口及玉箍形器的内孔处理上,这种精细的切割方式展现了古人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猪龙

此外,红山文化玉器还常见简单的透雕、宽槽、粗阴线以及打洼工艺,而线拉工则相对较少。在纹饰的雕琢上,古人巧妙地运用玛瑙或石英等硬质工具,配合水与解玉砂进行精细的磨制,使得纹饰既生动又富有层次感。

收藏爱好者在鉴赏红山文化玉器时,应综合考虑玉料的质地、切割方式、工艺特征以及纹饰的雕琢技巧等多方面因素,以准确判断其真伪与价值。

钻孔技术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展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主要包括单面钻、双面对钻以及倾斜对钻,这些钻孔方式往往借助桯钻和管钻来实现。

由于当时使用的加工工具较为原始,转速相对缓慢,这一特点使得钻孔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孔壁的打磨,因此,在所有孔道上都可以观察到不规则且自然的螺旋痕迹,包浆也显得尤为古朴自然。

兽头形玉饰

相比之下,现代仿制者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古人那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所使用的现代电动工具,由于转速快且效率高,往往在玉器上留下较为明显的加工痕迹,孔道边缘显得较为干涩,缺乏古玉那种温润的包浆感。这一细微差别,便成为了鉴别红山文化玉器真伪的一个小窍门,提醒收藏爱好者在鉴赏时需细心观察,谨慎判断。

在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过程中,打磨与抛光环节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最终呈现出独特的腊状光泽,这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红山文化早期至中期的玉器制作中已经采用了砣具这一工具。实际上,砣具技术的成熟应用更多地被追溯至红山文化晚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玉鸮

因此,当我们面对声称属于红山文化早、中期的玉器时,若其表面存在明显的砣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玉器很可能并非真品,而是后世的仿制品。

因为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红山文化早、中期尚未具备使用砣具进行玉器加工的技术条件。所以,将带有明显砣痕的红山早、中期玉器视为仿品处理,是符合历史事实与考古逻辑的。

红山文化玉器以其丰富多样的造型而著称,其中玉猪龙、勾云形器、玉箍形器、玉枭、玉龟等典型器物更是独具特色,尤其是动物造型的玉器种类繁多,成为了这一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尺寸上,红山文化玉器普遍呈现出小巧精致的特点(当然,玉猪龙和C型龙等大型玉器是例外),鲜有大型器物或陈设器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流通的一些所谓红山文化大型玉器,如人头兽身、粗重厚大的摆件等,往往是现代人基于主观想象而创作的臆造品,它们并不符合红山文化玉器的真实风貌和历史特征。

神人形玉佩

红山文化玉器以其卓越的保存状态而著称,通常能够较为完好地保留下来,土咬现象并不普遍,且大多数玉器受沁程度较轻,玉质大多保持其自然的原色,表面展现出温润的蜡状光泽。

然而,这一特征却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收藏家误解,他们往往认为年代越久远,玉器受沁应越严重,这种观念反而为仿古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市场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仿制的红山文化玉器,它们或被人为地染成深黑或暗红色,以模拟长时间受沁的效果;或遭受强酸腐蚀,表面留下坑坑洼洼的痕迹;更有甚者,抛光处理得过于光亮,失去了古玉应有的温润质感。这些仿品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歪曲和玷污,同时也给广大玉器爱好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三孔形玉梳背

因此,广大玉器爱好者在鉴赏和购买红山文化玉器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仔细辨别玉器的真伪。要关注玉器的材质、工艺、造型以及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仿品所迷惑,真正领略到红山文化玉器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