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魅力:绘画技巧详解
油画的魅力:绘画技巧详解
油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丰富的绘画技巧。从点画法到各种笔触技法,再到具体的绘画步骤,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应用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油画的各种技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油画艺术。
独特点法呈现
点画法
点画法是油画中的重要技法之一,早在古典坦培拉技法中就已成为表现层次的重要手段。在印象派作品中,点彩笔法更是成为其基本特征。不同画家的点法各具变化和个性,如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点画法可通过疏密产生明暗层次,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油画笔能产生不同的点状笔触,对表现某些物体的质感有独特效果。例如在表现光的闪烁和物体质地时,点画法能发挥重要作用。
线
油画中的线可用软毫的尖头绪勾勒,也可使用圆头、校形和旧的扁笔勾画出类似书法中锋般的浑厚线条。在早期油画中,线通常以精确严谨的线条轮廓起稿,在坦培拉技法中排线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即使在后来以明暗和体积为主的油画中,线的因素也从未消失。东西方绘画开始时都用线造型,许多西方现代大师如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米罗和克利等都是用线高手。线的运用丰富了油画语言,不同形体边线的处理能让画面更加生动。
涂
涂是构成油画画面的主要方法,有平涂、厚涂和薄涂等。平涂是画大面积色块的主要方法,均匀的平涂也是装饰性油画的常用技法。厚涂是油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用笔的主要特征之一,可使颜料产生一定的厚度并留下明显的笔触而形成肌理。用画刀把极厚的颜料刮到或直接将颜料挤到画布上,可称为堆涂。薄涂则是用油将颜色稀释后薄薄地涂上画面,可产生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
揉
揉是把画面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揉合,能产生自然的混合变化,获得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及明暗对比,并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挫
挫是用油画笔的根部落笔着色,按下笔后稍作挫动然后提起,如书法的逆锋行笔,苍劲结实。笔尖与笔根蘸取颜色的差异、按笔的轻重方向不同能产生多种变化和趣味。
拍
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也可处理原先太强的笔触或色彩,使其减弱。
拉
拉是指油画中有时需要画出坚挺的线条和物体边缘,如画锋利的剑或玻璃的侧面等,这时可用画刀调准颜色后用刀刃一侧将颜色在画面上拉出色线或色面,画刀画出的形体坚实肯定,是画笔或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
擦
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砌
用刀代替画笔,像泥瓦匠用泥刀环泥灰那样将颜色砌到画布上去,直接留下刀痕。用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厚薄层次变化,刀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用刀的方向不同也会产生丰富的对比。用画刀调取不同的颜色不作过多调合,任其在画面上自然地混合能产生微妙的色彩关系。起伏过大的色层也可用砌的方法将其砌平。砌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就会有很强的塑造感。
抑
用刀的底面在湿的颜色层上轻轻向下压后提起,颜色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画特殊质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划
指用画刀的刀锋在未干的颜色上刻画出阴线条和形,有时可露出底层色来。不同的画刀能产生深浅粗细不同的变化,与画笔的笔触及画刀利的技法产生的色面形成点、线、面的对比,产生起伏的肌理变化。
扫
常用来衔接两个邻接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以干净的扇形笔轻轻扫掠就可达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层色上用笔将另一种颜色扫上去来产生上下交错、松动而不腻死的色彩效果。
踮
用笔将颜料直接放在画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动称摆,摆也是油画基本的笔法之一。摆的方法常用在油画开始和结束时,以较肯定的颜色和准确的笔触来寻找色彩与形体关系,往往关键处只需几笔就能使画面改观,当然下笔前应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
刮
刮是油画刀的基本用途,刮的方法一般是用刀刃刮去画面上画得不理想的部分,也可用刀刮去不必要的细节或减弱过于强的关系,让显得紧张的画面关系松弛下来。长期作业在一天作业结束时往往需要把本画完的部分颜色用刀刮去以便及时干燥,待第二天接着画。颜色干后也可用画刀或剃须刀把高低不平处刮得平整一些。还可在未干的颜色层上用刀刮,使之露出底色从而显现各种肌理。
绘画步骤指南
起型阶段
油画的起型与写生有所不同,应在画面中留出更多的前景空间,这样能给观看者提供更多的视觉移动空间。起型时可以先确定画面的大致构图和物体的位置,不必过于注重细节。
上透明色
透明色具有色相饱和、覆盖力差的特点,包括深红、翠绿、普蓝、群青、深褐、紫罗兰、象牙黑等。上透明色的目的是为了刻画画面的大致轮廓和主色调,为后续的绘画打下基础。
使用不透明色
使用不透明色进一步刻画。风景画的绘制应从远到近推进,暗部的刻画颜色要比亮部冷,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在刻画物体时,要注意表现出物体的造型和质感,比如石头的暗面、山崖的暗面等,可以使用色彩来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对比色彩拉开层次感
对比色彩拉开层次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对比明暗、冷暖、虚实等关系,将画面的层次感拉开,使画面更加生动。例如,互补色的运用可以让画面更加鲜明,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黄色与紫色并置时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细节调整
对画面的细节部分进行刻画,将小物件或细微之处完善,使画面更加完整。同时,对画面中可能存在的分散视线的因素进行调整,强化视觉焦点,让画面更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