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镇: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江口镇: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的江口镇,一场悄然兴起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改变着这个千年古镇的面貌。从广东打工仔到致富带头人,从外出闯天地到决定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用他们的新理念、新技术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新农人的归来
“85后”王友坤曾是广东的一名普通打工仔,但当他学到产业技术后,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江口镇。他不仅自己创业,还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同样,“95后”小伙郑国瑞也从外地带回中药材品种,带领乡亲们在土地里掘“金”。在江口镇,像他们这样的“新农人”共有32名,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理念。
电商直播的新尝试
在江口镇小川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孙涛成了村里的“直播达人”。他开设抖音直播间,首场直播就吸引了1.8万个赞,成功销售了10余盆多肉植物。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庭院经济的创新实践
村民罗道连发挥自己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把爱好变成事业,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利用200㎡的闲置院落搭建阳光棚,种植了40多种2000余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打造了一座身边的“多肉展览馆”。江口镇积极探索创新微经济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推动“和美庭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解锁庭院经济的“N种打开方式”。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提升
江口镇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例如,墩上村实施提灌站项目,改善了94户328人的农田灌溉条件,覆盖农田面积达105亩,每亩农田可增收200元以上。同时,江口镇还积极对接留坝老街秦岭植物美学馆,利用美学馆中的闲置空间摆放花架和多肉,作为小川子村多肉线下代销点,并由小川子村强村富民公司定期为秦岭植物美学馆送货上门。
挑战与展望
尽管江口镇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村庄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一些政策和资源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户手中,实际效果有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需进一步完善。
江口镇的乡村振兴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位一体”,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