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城墙:千年古迹展新颜
赣州古城墙:千年古迹展新颜
赣州古城墙,这座屹立于赣江之畔的千年古迹,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城墙之一。它不仅见证了赣州这座江南宋城的沧桑历史,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赣州市的标志性文化遗产。
千年古城墙,见证历史变迁
赣州古城墙的建造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但现存的城墙主体则始建于北宋,全长3.6公里,环绕赣州老城区。城墙高约7米,底部宽约5米,顶部宽约3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城墙上的四座城门——建春门、涌金门、西津门和小南门,至今仍保存完好,诉说着千年古城的辉煌历史。
城墙上的八境台是赣州古城墙的标志性建筑。八境台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由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瀚所建。台高17米,飞檐斗拱,画梁朱柱,是赣州古城的制高点。登上八境台,可以俯瞰赣州全景,远眺章江、贡江交汇处的壮丽景色。苏轼曾为八境台题诗作序,使其声名远扬。
古城墙的另一大特色是铭文砖。城墙上的砖块上刻有修建年代、督造官员姓名以及砖窑名称,最早的可追溯至1069年,最晚的则来自1915年。这些铭文砖不仅是研究古城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严谨性和责任感。
军事防御与城市防洪的双重保障
赣州古城墙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还兼具防洪功能。城墙外的章江和贡江如同天然的护城河,为古城提供了双重保护。城墙的四座城门中,建春门最为著名。建春门外便是古浮桥,这座始建于北宋乾道年间的浮桥,全长约400米,由117只小舟并排用缆绳束紧相连,是古代出城的重要通道。
文化传承与现代旅游的完美融合
赣州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辛弃疾、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诸多佳作,为古城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如今,古城墙已成为赣州的重要旅游景点,游客可以登上城墙,漫步于千年古迹之上,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夜晚的古城墙更是别有一番风味。3.6公里长的城墙在灯光的映衬下蜿蜒起伏,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盘旋于赣江之畔。城墙下的古浮桥在夜色中灯火通明,游人如织,重现了宋代繁华的夜市景象。
赣州古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赣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城墙进行修缮,同时开发周边的旅游资源,打造“江南宋城”文化旅游品牌。如今的赣州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历史,体验文化。
赣州古城墙,这座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古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它不仅是赣州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