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典音乐盛宴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典音乐盛宴
2024年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盛大举行,这场历时近4小时的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体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更通过多首古典音乐作品的精彩演绎,向世界展示了法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当地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成为首次从体育场内搬到巴黎的“母亲河”塞纳河上举行,各国运动员们搭乘游船出发,途经巴黎数座经典地标性建筑,与海明威笔下,将巴黎比作“一席流动的盛宴”遥相呼应。
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到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时隔百年,奥运圣火再次点亮浪漫巴黎,并伴随着独属于法国的魅力一同呈现,实现体育与文化与艺术间的完美交融,展开一场宏大舞剧盛宴。
即使此次奥运会开幕式也因“前所未有的创新”、“雄心勃勃”、“破格”、“解说的沉默震耳欲聋”等形容词而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但这一切又似乎都与此次巴黎奥运会口号“OUVRONS GRAND LES JEUX”(中文译名为“奥运更开放”)相吻合。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呈现,外加其极具代表性的法国音乐,的确为全球人民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
装点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古典音乐色彩
你知道,在这长达近4小时左右的奥运开幕式出现了多少位古典音乐家吗?
歌剧魅影:致敬经典音乐剧
开幕式伊始,神秘的蒙面人划船搭载孩子和火炬,在地下暗河中前行,此曲致敬了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该剧的主角“魅影”就生活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暗河中。
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路易·阿尔弗雷德·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的音乐剧《歌剧魅影》,以一反常规的反派形象塑造和抨击人心的共情,成为其独树一帜与经久不衰的魅力来源。
它不仅成为百老汇史上公演场次最多的一出戏码,更荣获包括7座百老汇东尼奖与3座英国伦敦剧场界大奖--劳伦斯奥利佛奖在内的60多座剧场界大奖。
在《歌剧魅影》推出25周年之际,特意以2CD完整收录当时纪念音乐会现场录音,重现"All I Ask Of You"、"The Music Of TheNight"、"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传世金曲。
表演进入尾声时,韦伯特地上台向观众致谢,并介绍伦敦首演时的经典原版卡司-莎拉布莱曼与麦可克劳佛等人现身,临场感极强的音场与不时升腾的掌声是魅影迷们最值得珍藏的感动时刻!
奥芬巴赫:《康康舞曲》
在奥尔良码头(Lequaid'Orléans),八十余位来自红磨坊的艺术家身着粉色裙装表演19世纪末法国以热烈奔放著称的康康舞。说起这种舞蹈音乐,人们总能最先想起德籍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轻歌剧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
比才:《哈巴涅拉舞曲》
女中音歌唱家玛丽娜·维奥蒂演唱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歌剧《卡门》中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与她同台合作的还有法国重金属乐队Gojira,极具创新意义。
比才虽因《卡门》名垂青史,但其深具代表性的作品又何止此曲。
这张由华信唱片出品,收录比才《卡门》、《阿莱城姑娘》两部著作,将戏剧冲突、华丽曲风与民间音乐美好地交融,尽显才情和乐思。
专辑以180g 33又1/3转透明红胶LP特别呈现,美国发烧母盘巨制,发烧调音师倾力高水准打造,还原真实的黑胶原声,让音乐家们的精深技巧在唱片中得以保留,带给听者身临音乐厅的听觉享受。
圣桑/德彪西:《骷髅之舞》/《牧神午后前奏曲》
两位法国重量级作曲家圣桑《骷髅之舞》和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伴随着运动员们在塞纳河上游行。
本辑中,采用DECCA独门秘方“ADRM”模拟转数码技术(拟录音、数字处理数码唱盘技术)制作。
由迪图瓦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以及爱乐管弦乐团诠释的《骷髅之舞》、《英雄进行曲》等音乐的处理既有满载活力的动力感,又有着温柔细腻的抒情性,《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哈瓦涅斯》则由郑京和担任主奏,其神韵独到的小提琴技艺与大鼓的刚柔并济带来了震撼的戏剧性HIFI效果。
拉威尔:《水之嬉戏》
在飘落的细雨中,钢琴家亚历山大·坎特罗演奏了拉威尔《水之嬉戏》等曲目,带来极致的浪漫琴音享受。
拉威尔与德彪西都是法国最出色的两位印象派大师,音乐注重氛围的呈现。
这里特别分享一张由查尔斯·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诠释的《拉威尔&德彪西作品辑》。
作为“法国音乐指挥权威”,同时也是拉威尔作品的权威诠释者,明希对拉威尔作品的诠释奔放豪迈,管弦乐色彩鲜艳瑰丽,《企鹅古典唱片指南》对其《波莱罗》的诠释给予三星评鉴。而明希的德彪西《意象集》为其夺得格莱美管弦乐类的优质表演奖!
录音由列威斯‧莱顿(Lewis Layton)操刀,音效亦非同凡响。CD听起来甚至比SACD还要狂野活泼几分。
拉威尔/萨蒂/保罗·杜卡斯:一系列名曲
此外,我们还听到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萨蒂《裸体舞曲》、保罗·杜卡斯交响诗《魔法师的学徒》等音乐的出现。
拉莫:歌剧《殷勤的印第安人》
波兰假声男高音奥林斯基 (Józef Orliński) 结合巴洛克音乐和街舞,精彩演绎了法国伟大的作曲家拉莫歌剧《殷勤的印第安人》选段《Viens, Hymen》。
这么一看,出现在此次开幕式上古典音乐并不多,但却已极好地突显出法国古典音乐的出彩之处。
法国国歌:《马赛曲》
整场开幕式在女中音歌唱家希蕾儿演唱全新改编的法国国歌《马赛曲》中达至高潮,此处出现了十座女性代表雕塑,恰到好处的展现了“女性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版之前,更受欢迎的是柏辽兹1830年改编的版本。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这两个最触动人心的时刻,它们虽非古典音乐,但却能充分营造出了最撼动人心的氛围。
钢琴与人声完美合奏:约翰·列侬《Imagine》
雨夜中钢琴家索菲亚·帕马特伴奏,拥有优美女声的朱丽叶·阿玛内特缓缓唱出约翰·列侬的《Imagine》,呼唤着爱与和平。
席琳·迪翁:《爱的颂歌》
最后,天后席琳·迪翁出现在埃菲尔铁塔二层露台,在钢琴的伴奏下唱起伊迪丝·琵雅芙《爱的颂歌》,此时仍在与病魔抗争的她坚持登台,以嘹亮歌声唱响爱与勇气,给予所有人力量。
近年来,席琳·迪翁虽因患病而淡出乐坛,但她那宽广的音域,动人的歌声早已深深烙印在世人心中,无论何时听起,都魅惑动人。
这张《世纪典藏》收录席琳·迪翁历年来深受好评、非常畅销、悦耳动听的演唱生涯代表之作。包括《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与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合唱《The Prayer》,入选滚石杂志“史上百大经典歌曲”的《山高海深 River Deep, Mountain High》等,一共36首。
能用以形容巴黎的乐曲其实有很多很多,譬如这张《浪漫夜巴黎》专辑,收录14首以巴黎为背景的电影歌曲以及经典歌曲,上文提到的《爱的颂歌》亦有囊括。
每一首都洋溢着璀璨浪漫、如微醺美酒般富丽堂皇的花都风华,气氛满点的乐器演奏乐,加上新世纪音乐大师大卫·阿肯斯通独特的编曲与演出,令音乐充满抚慰情绪、增添气氛的效果。
除去以上提及的音乐外,此次开幕式还有如革命歌曲《Ah, ça ira》、Lady Gaga表演的《Mon truc en plumes(我的羽毛)》、非裔法国流行歌手阿雅·中村演唱的《Djadja》等等。
它们无处不彰显着此次开幕式的包容性,以及法国独有的浪漫性质,带领全球人民穿梭于法国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流行的魅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