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发现能力弱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发现能力弱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6/10/31024613_1134217962.shtml

你是否曾遇到过这种情况:面对一个重要目标时,却感到无从下手,认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习得性无助"。本文将深入探讨习得性无助的表现、成因,并提供四种实用的应对方法,帮助你重新找回行动的动力。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上面的情况,实际是陷入了一种叫“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感觉,即他们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当前的境况,因此逐渐失去行动的动力,甚至不再相信自己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改变。

习得性无助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持续的失败或挫折时,产生的无力感和绝望感。这种状态下,个体相信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结果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久而久之,他们不再尝试去解决问题,而是陷入被动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会限制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发展。

小明的故事

小明在工作中不断遇到挫折。他曾经提出过多个有创意的项目方案,但总是被老板否决。即使他的想法很有潜力,老板却因为外部环境和公司策略等原因没有采纳。这导致小明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无论再怎么努力,自己都不会得到认可,于是逐渐放弃了尝试,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

习得性无助的产生通常源于个体在早期经历中多次遭遇失败,而这些失败往往不是由个人能力不足引起的,而是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在工作中,某人多次提出的方案被上司否决,尽管这些方案并没有问题,但因为上司的偏见或其他外部原因,使得个体产生了“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结果”的想法。这种负面的反馈循环会逐渐削弱个体的自信,导致他们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从而放弃了进一步的尝试。

小明的经历说明了为什么人们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当个体反复经历类似的挫折,并且这些挫折不是由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长期的负面反馈会削弱自信心。小明的能力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由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的打击,他开始相信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从而陷入了无助感。

四种方法破除习得性无助

3.1 找回自尊感、胜任力和掌控感

要想摆脱习得性无助,首先需要重建自尊感和胜任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人们可以重新获得对环境的掌控感。即使面对失败,只要通过理性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在下次尝试时进行改进,就能够逐步积累成功的经验。

面对习得性无助,小明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工作目标。比如,设定一些较为简单、自己有把握完成的小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重新建立信心。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后,小明的自尊感和掌控感都会逐步恢复。

3.2 去做有把握的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无助感时,人们可以通过完成一些有把握的任务来重新建立信心。成功的小胜利会帮助人们增强自我效能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行动确实可以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目标入手,通过完成这些小目标,逐步建立自信,打破无助的循环。小明可以尝试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完成一些有把握的小项目。比如他可以专注于某个他有专业知识的领域,提出更为精简的方案。在成功完成这些项目后,他会发现自己的信心逐步恢复。每次的小成功,就像革命战争中的"小胜利"一样,逐步积累成更大的成就。

3.3 让自己免疫:心理建设与外界支持

解决习得性无助还需要培养心理免疫力。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内在思维模式,不被外界的挫折所击垮。同时,寻求外界的支持也是增强心理免疫力的重要手段。建立强大的社交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在遇到挫折时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鼓励。

当小明在公司中遭遇挑战时,他可以寻求来自同事、朋友或家人的支持。这些外界的正面反馈可以帮助他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心理上的坚强,避免被一次失败击垮。

3.4 不要将无助感扩大到各种情景

习得性无助的一个特点是个体容易将一次的失败经验扩大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他们在不同领域中也表现出无助感。打破这种思维模式的关键在于学会"局部化"失败。我们要学会将失败看作是某一方面的暂时性挫折,而不是全面的能力缺失,避免将无助感泛化。

在小明的案例中,他需要学会把失败归因于特定的情境,而不是泛化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如果他在工作中遇到失败,不应该认为自己在其他领域也会失败。他可以通过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认识到并非自己无能,而是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逐步恢复对其他领域的信心,避免无助感扩散。

习得性无助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通过不断实践、理性反思、建立小胜利和强大的心理免疫力,个体可以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打破能力弱的恶性循环。每个人都能从困境中找到出路,实现能力上的突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