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教你五招识别网络谣言
网警教你五招识别网络谣言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虚假信息层出不穷。生活中,你是否被各种未知真假的信息扰得不厌其烦?是否对各种“变相传谣”无可奈何?是否对屡被辟谣却又屡次传播的谣言恨之入骨?我们该如何见招拆招,准确识别网络不实信息?
那我们应该怎样识别网络谣言呢?
警方教你五招
帮你快速识别谣言与真相
不信谣,不传谣,做识“谣”高手!
乐享假期
有图未必有真相:网络谣言往往会配以图片或视频来增强说服力,但这些信息的来源及真实度往往难以考证。造谣者往往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事件拼凑到一起,半真半假,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应仔细辨析其来源,非官方权威机构、主流媒体等发布的信息,要提高警惕。
数字失实逻辑混乱:网络谣言在数字和逻辑上往往存在漏洞,例如,使用“100倍”“100%”等极端化的数字描述或将事实夸大或缩小;内容细节经不起推敲,常常图文无关、语法不通、叙事不清、逻辑混乱、罔顾事实。遇到此类信息时,应仔细核对相关数据和事实。
语气偏激,情绪多于事实:为诱导转发,网络谣言的行文往往夸大其词,多用大量标感叹号字符,使用“速看”“紧急”“震惊”等标题或用感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关注,情绪多于事实,制造恐慌感、神秘感。老年群体容易受骗,面对此类信息,应保持冷静和独立的思考。
传播渠道须留心,交叉求证: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会只通过一个渠道传播,没有经过认证的账号一定要警惕。骗取流量的“大新闻”,文中时常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点或同一个事件在不同渠道的说法相矛盾。我们只要对内容多个渠道进行交叉求证就能分清。
旧帖重发,一查便知:不少网络谣言会反复出现,有些谣言被辟谣之后,甚至在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还会反复出现。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核实,确认官方是否已经辟谣,以免反复被骗。
谣言止于智者,对于编造、传播、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如收到无法核实的信息,应通过相关部门求证或等待权威平台发布信息,不应盲目转发!请大家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当一个文明理性的新时代网民。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