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7/09/655052_1143949176.shtml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免疫特点以及检查时的重要体征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儿呼吸系统的特征。

一、解剖结构

上呼吸道

1. 鼻: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无鼻毛,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易于感染,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 鼻窦:儿童各鼻窦发育先后不同,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2~3岁开始出现,12~13岁发育完全,蝶窦3岁开始出现并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

3. 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引起中耳炎。

4. 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腭扁桃体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5. 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喉部呈漏斗状,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且富含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喉头狭窄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

1. 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易致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致清除能力差。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则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阻塞。左主支气管细长,由气管侧方伸出,而右主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主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在生后5个月以前薄而少,3岁以后才明显发育,故小婴儿呼吸道梗阻主要是由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引起。

2. 肺:肺泡数量少且肺泡小,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少,故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尤以脊柱两旁和肺的后下部受限更甚,不能充分扩张进行通气与换气,故当肺部病变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7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

二、生理特点

  1. 肺活量: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ml/kg。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幼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呼吸储备量较小区 小儿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倍,而成人可达10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

  2. 潮气量:小儿潮气量约为6~10ml/k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无效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

  3. 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4. 气道阻力:由于小儿气道管径细小,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因此小儿发生喘息的机会较多。随年龄增大,气道管径逐渐增大,从而阻力递减。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分泌型lgA、IgG,尤其是IgG亚类含量低微。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四、呼吸系统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1.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加快是婴儿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年龄越小越明显。呼吸急促指∶幼婴<2个月,呼吸≥60次/分;2~12个月以下,呼吸≥50次/分;1~5岁以下,呼吸≥40次/分。在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出现慢或不规则呼吸是危险的征象,需特别注意。

  2. 呼吸音:儿童特别是小婴儿由于胸壁薄,容易听到呼吸音。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称闭锁肺,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3. 发绀:为血氧不足的重要表现,是毛细血管床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末梢性发绀指血流较慢,动、静脉氧差较大部位(如肢端)的发绀;中心性发绀常发生在舌、黏膜等血流较快的部位,其发生较末梢性发绀晚,但临床更有意义。

  4. 吸气时胸廓凹陷:婴幼儿上呼吸道梗阻或肺实变时,由于胸廓软弱,用力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加,可引起胸骨上、下及肋间凹陷,即“三凹征”,其结果是吸气时胸廓不但不能扩张反而下陷,形成呼吸矛盾,增加了呼吸肌能量的消耗,但未能增加通气量。

  5. 吸气喘鸣:常伴吸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6. 呼气呻吟:是小婴儿呼吸道梗阻和肺扩张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