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7年内可能撞地球?专家解析概率几何
小行星7年内可能撞地球?专家解析概率几何
近日,一颗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引发全球关注。这颗直径约100米的小行星,可能在2032年12月与地球相撞。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应对这一潜在威胁。那么,这颗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撞击概率有多大?将带来多大危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对此进行了解读。
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小行星的基本特征
2024 YR4是2024年12月27日由美国夏威夷大学阿特拉斯望远镜系统发现的小行星。其轨道特征独特,绕太阳一圈需要4个地球年。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以内,远日点接近木星轨道,因此每隔4年会穿越一次地球轨道。
目前估计其直径在40米到100米之间,平均约为50米。由于观测时间有限(不到两个月),轨道误差区间较大,导致尺寸估算存在不确定性。
当前位置与观测情况
2024 YR4于去年12月下旬穿越地球轨道,目前距离地球约几千万公里。随着距离增加,人类探测能力受限,预计到今年4月将无法继续观测。下一次观测窗口将在2028年开启,届时将能更准确判断其轨道和撞击风险。
撞击概率分析
1月中下旬时,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约为1%,目前已升至2.25%。撞击概率的计算基于轨道误差分布区间,通过模拟10万颗虚拟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得出。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概率会动态调整。
历史上曾有类似案例,如2004年发现的阿波菲斯小行星,最初预测撞击概率达2.7%,但随着观测数据增加,最终排除了100年内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潜在影响评估
如果2024 YR4撞击地球,最可能的情况是在空中解体。根据当前计算,陨落带主要位于南美洲-非洲-南亚区域,海洋占比大。如果落在远海,影响有限;近海撞击可能引发海啸。陆地撞击则可能摧毁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区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
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是通过航天器高速撞击小行星改变其轨道。2022年NASA的DART任务已验证该技术可行性。其他探索性方法包括引力牵引和激光烧蚀,但尚未成熟。
"行星安全协议"解读
实际上并不存在专门的"行星安全协议"文件,这一说法最早来自西班牙人报网站。实际机制是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和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SMPAG)的撞击响应机制。这两个组织在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后成立,负责协调全球资源进行小行星监测和应对。
中国作为IAWN和SMPAG的政府组织成员,在小行星防御领域取得显著进展。《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未来将加强设备配置、算法能力和人才培养,为太空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