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为什么满清皇室没有一人受到清算,反而被给予了优待
清朝灭亡后,为什么满清皇室没有一人受到清算,反而被给予了优待
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几乎就是家常便饭,在新朝建立后对前朝皇室,通常都是想方设法加以控制。甚至满清入关后,对明朝皇室还采取了肉体上,赶尽杀绝,仅仅这五年就杀掉了上万名明朝宗室,甚至连已经行将朽木的朱三太子,也被康麻子找出来,凌迟处死了。
时过境迁,到1911年,辛亥革命埋葬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代替年仅6岁的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这标志着,享国268年的大清王朝就此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可清朝灭亡后,却因为《皇室优待条例》清朝皇室继续住在他们的紫禁城里,过着他们的小世界。不但有每年400万两白银的补贴,还能在自己的小王国里设置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甚至还保留着一支禁卫军,有枪有人,保护皇室安全。
溥仪的禁卫军
对于前朝皇帝有这样的待遇,不仅不符合中国历史的一贯做法,甚至不符合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的主流做法,要知道法国的路易十六和俄国的尼古拉二世可都是丢了性命。
那民国政府为什么特立独行,对于清朝皇室,真正做到了一个不杀,一个不抓。不管是末代皇帝溥仪,还是隆裕皇太后,还是庞大的皇室成员,都没有遭到新政府的打击呢?
- 溥仪和隆裕太后实在成不了气候
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不同,退位时的溥仪只是个孩子,从未掌握国大清帝国的真正权力除了皇帝的名号,可以说毫无政治资源。前面两位要是不处死,很可能随时东山再起,而对于溥仪而言,他最多也就是个傀儡。其实这就和破产的老板东山再起,远比年轻人白手起家创业要简单得多,是一个道理。而站在溥仪身后的隆裕太后也实在是没有,慈禧太后那样的政治手段。所以对于当时标榜五族共和的革命人士来说,实在是没有必要对这对“孤儿寡母”出手。
- 虽然共和了,但北洋政府的掌权者多为满清旧臣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了协议,只要他逼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国,就让他成为民国大总统。后来袁世凯果然做到了,他也顺利的迁都的北京坐上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当政后,北洋政府中,如段祺瑞,冯国璋之流基本都是满清旧臣,对于满清皇室有种特殊的感情。要他们背负所谓的“忘恩负义”的骂名,来处决满北京的满清皇室,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 清朝皇室的主动退位,有功于中国
俄国革命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只要是革命就是有大量的流血牺牲和国内战乱。以俄罗斯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来说。推翻沙俄的统治和推翻资本主义政府的统治,不但让俄国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还让俄国损失了大量领土,连西乌克兰都被迫割让给波兰了。反观中国,我们推翻封建皇帝的代价,虽然很大,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谓是少之又少,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清廷没有像大明一样,虽然必败但仍和新政府死磕到底。
要知道当时清政府,仍可以控制河南、甘肃、陕西等地,而大部分省份只是宣布独立,并没有宣布加入新政府。如果清皇室像明末一样就算死也不投降,那么一场大混战就在所难免,而大战之后的结果出了堆积如山的尸体之外,可能还有分裂成数个独立政权的中国。所以袁世凯及革命党与满清的和解,保住中国的疆域,从法理上继承了大清朝所有的领土和势力,避免了国家和民族分裂,对中华民族来讲是有功的。
- 虽然皇帝已经退位,但是却还是有不少的立宪派
立宪派大多都是士绅阶层
在清末民初,中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势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其中就有以康有为、梁启超、张誉等人为代表的立宪派。他们呼吁仿日本或者英国制度,设立君主立宪,对清王朝事实限权保位。这股力量大都是由一些社会名流,民族企业家组成,其实力也相当的强,一旦处决清皇室,对他们的刺激可想而知,一场激烈的对碰将不可避免。
- 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
晚清中国革命zuz
在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南方的革命党,还是袁世凯,还是普通民众。他们对是否处死皇族这个问题,都没什么兴趣。大家关心的都是推翻帝制,人人平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只要能迅速的完成革命,少流血,那么让满清皇室保持一点尊严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