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三国刘备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史为鉴”:毛主席是如何点评三国刘备的?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5607645_122030418

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兴趣的历史学者。他尤其钟爱《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众多三国人物中,毛泽东对刘备的评价既包含赞赏也有批评,展现了一位领袖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的深刻理解。

毛泽东对刘备的评价首先基于对其人生经历的认同。1949年,毛泽东从西柏坡前往北平,途经刘备的故乡河北涿州时,他感慨万千地说:“刘备有雄心壮志,从一个和母亲织草席、卖草鞋出身的人,经过20多年的奋勇拼搏,军阀混战,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临时占领了湖北的荆州,后来又夺取了四川,总算站稳了脚跟。”毛泽东认为,尽管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家境贫寒却是事实。从小就有大志向的刘备,不喜欢读书,却善于结交各方人士,当地豪杰与商人都乐意与他交往。在平定黄巾之乱中崭露头角后,刘备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并最终在西蜀立国。

然而,毛泽东对刘备的评价并非一味赞美。他指出,刘备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未能正确区分和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1941年春,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借刘备的例子指出,在处理与国民党各部分的关系时,应当有不同的政策。他分析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后,刘备进攻东吴,却被东吴将领陆逊用火攻击败,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把握住主要矛盾。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明确指出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而刘备却因个人情感用事,派关羽守荆州,最终导致荆州失守。

毛泽东还认为,刘备好感情用事,志大才疏。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起兵攻打东吴,结果惨败。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到,刘备晚年听不进意见,没有战略眼光。他举例说,刘备以60多岁高龄东征伐吴,自然比不上年轻有朝气的陆逊,结果被陆逊用火攻打败。

尽管如此,毛泽东对刘备在蜀地建国的决策表示认同。1964年,毛泽东在听取西南三线铁路建设工作汇报时,谈及川汉线,他指出四川易守难攻,是一个良好的战略要地,且人口众多,物资丰富,刘备选择在此立国是有道理的。毛泽东还提到,蒋介石在退守大陆时也曾选择重庆作为陪都,可见四川的战略重要性。

毛泽东对刘备的最高评价在于他善于用人。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开会时说,群众就是孔明,领导就是刘备。1959年,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评价刘备说:“刘备这个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厉害的,但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刘备的长处是善于用人,所以能得到诸葛亮那样颇有才智、品学兼优的志士辅佐。”

毛泽东对刘备的感情用事既有批评也有肯定。他认为,刘备重感情,这让他能够赢得部下的忠诚,但也使他在处理政事时过于感性,影响了决策的客观性。然而,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关羽、张飞等人誓死追随刘备,成就了蜀汉的基业。

综上所述,毛泽东对刘备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既看到了他的优点,也指出了他的不足。毛泽东通过对刘备的评价,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借此传达了自己对于用人之道和战略思维的见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