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挨饿“逆转”脂肪肝?有一类真可能有点用
靠挨饿“逆转”脂肪肝?有一类真可能有点用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针对网络上流行的"一周饿两天就能解决脂肪肝"的说法,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治医师张玉姣进行了专业解读。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确实对脂肪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脂肪肝。《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达12.5%~35.4%。网络上流传着各种"逆转"脂肪肝的方法,其中"一周饿两天就能解决脂肪肝"的说法尤其引人关注。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
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治医师张玉姣表示,"每周饿两天"实际上就是间歇性禁食,主要分为三种形式:隔日禁食、5:2饮食和限时饮食。研究显示,间歇性禁食的减肥效果与传统节食方法相当。在812周内,间歇性禁食可以使体重减轻3%8%,同时有助于改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胰岛素抵抗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心脏代谢风险因素。
2023年,《肝脏病学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证实了间歇性禁食对脂肪肝的益处。我国临床医学指南也指出,间断性禁食不仅有助于减重,还对代谢、心血管和肝脏健康有益。
然而,这种方法并非适合所有人。张玉姣强调,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结构异常或功能性障碍疾病;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即大众常说的脂肪肝,又称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遗传、代谢异常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仅靠"一周饿两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戒酒。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间歇性禁食确实可能带来一定改善,但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因为禁食可能带来额外风险。此外,如果在禁食期间出现补偿性暴饮暴食,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
要有效改善脂肪肝,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调整饮食:减少富含饱和脂肪、胆固醇、精制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和深加工食品的摄入,适当增加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全谷物和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增加运动:建议每周进行3
5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累计时间超过135分钟,以改善心肺功能并减少肝脂肪含量。每周运动150240分钟,有助于减轻体重和缩小腰围。高强度间歇训练(每次训练包含24分钟的高强度运动,间歇23分钟的低强度恢复)也能减少肝脂肪含量并改善心肺功能。研究显示,坚持每周快走150分钟,持续3个月以上,可使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降低30%以上。运动时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强度。戒烟限酒:建议尽早改变吸烟、饮酒、不规律饮食(如不吃早餐、吃宵夜、快速进食、爱喝甜饮料)、熬夜及久坐等不良行为。
对于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难以在一年内减重5%以上,且BMI≥28的代谢性脂肪肝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减重。符合减重代谢手术标准的患者,也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治疗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