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分钟效应”爆火,网友:当代人的精神快充
“公园20分钟效应”爆火,网友:当代人的精神快充
近日,“公园20分钟效应”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走红,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公园短暂停留后的愉悦体验。这一现象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
“公园20分钟效应”源自一篇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即使不做任何运动,在公园里待20分钟也能实现更好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二十分钟自然生态平衡”。
Photo/Unsplash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花至少20分钟在接触大自然的地方散步或坐着可以显著降低压力荷尔蒙水平。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的研究也发现,到当地城市公园游玩的人会感到更快乐。首席研究员洪约恩表示:“总体而言,我们发现公园游客在游览公园后情绪健康有所改善。我们没有发现体育活动水平与情绪健康改善有关。相反,我们发现在公园度过的时间与情绪健康改善有关。”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自然疗法十分有益,有助于缓解焦虑、减少压力和降低抑郁症水平。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也发现,户外运动、观赏树木、聆听鸟鸣、望天空以及亲近自然,能够改善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积极影响甚至持续长达七小时。
所谓的公园,不仅指城市里的大型公园,工作园区、写字楼周围的绿色空间,街道巷社区的小绿地等等都可以算在内。
为什么公园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根据美国环境心理学家卡普兰夫妇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在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具有延展性空间内,项目符合我们内在动机活动,且可为我们的注意力恢复提供一些柔和的刺激。而公园恰好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的机场,且符合远离、延伸感、和谐感和魅力这四大特征的地方。
此外,公园还有着意想不到的“社交属性”。在公园这个小小的社交场内,我们能够打破现代社区人际墙,与不熟悉的邻居们随机地建立一些情感联系——随便地聊一聊家常,又或者伸手摸一摸邻居家可爱的小狗,这些随机但充满惊喜的人往来,也会为我们提供家居能量。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钢筋水泥”“格子间”里办公,工作时间长、生活节奏快,很多压力无处释放。而“公园20分钟效应”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低时间成本、低金钱成本的精神放松方案。只需抽出一小会的功夫去公园里散散心,感受大自然的绿意、鸟语花香,刹那间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突然就会觉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下次感受到疲惫时,不妨尝试一下“公园20分钟效应”,让我们充满电!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日报双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