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磷矿石选矿方法介绍
不同的磷矿石选矿方法介绍
磷矿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农业、化工、食品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但中低品位磷矿占比较大,选矿难度较高。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主要类型磷矿石(岩浆岩型磷灰石、沉积变质岩型磷灰岩和沉积岩型磷块岩)的选矿方法,帮助读者了解磷矿选矿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岩浆岩型磷灰石选矿方法
岩浆岩型磷灰石的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和少量的氯磷灰石,伴生有钒、钛、铁、钴等元素,常与磁铁矿、硅酸盐和偏硅酸盐等矿物共生,其结晶和嵌布粒度较粗,可选性好,选矿方法简单。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浮选法,浮选时,利用水玻璃作抑制剂抑制脉石矿物,脂肪酸作阴离子捕收剂,富集磷于泡沫中,然后直接浮选出磷灰石精矿。
浮选岩浆岩型磷灰石,最终磷精矿含量在35%以上,回收率大于80%,且可综合回收伴生矿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二、沉积变质岩型磷灰岩选矿方法
沉积变质岩型磷灰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与岩浆岩型基本相同,常与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硅质物共生;与碳酸盐矿物伴生存在。由于磷灰岩中磷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可浮性较好,所以常用正浮选工艺选别磷灰岩。浮选时,利用碳酸钠、水玻璃作调整剂抑制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和硅质物;用脂肪酸作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灰石。
若沉积变质岩型磷灰岩受风化作用,使其矿石松散、含泥量高,大量碳酸盐矿物流失时,磷酸盐和硅质矿物相对富集,针对该种矿可先才用擦洗脱泥方法对磷进行预先富集,然后在进行浮选选磷。磷矿擦洗脱泥的工艺流程简单,可直接将风化的磷矿石置于水中进行擦洗或磨剥,来去除矿物表面的泥质。
三、沉积岩型磷块岩选矿方法
沉积岩型磷块岩的P2O5品位在12%~35%之间,大部分为中低品位矿石,结晶微细,隐晶质,可选性较差。根据矿石的矿物组成,可分为硅质磷块岩、钙质磷块岩、硅-钙质磷块岩。
1、硅质磷块岩选矿
该种矿石中脉石矿物种类单一,硅质矿物(硅酸盐矿物和硅质物)含量高,碳酸盐矿物含量低。主要采用正浮选方法进行选别,浮选时,多采用碳酸钠作为调整剂,水玻璃为硅质矿物抑制剂,脂肪酸等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酸盐矿物。
2、钙质磷块岩选矿
该类矿石中,同样脉石矿物种类单一,但硅质脉石矿物含量低,选矿富集的目的主要是排除碳酸盐矿物。有正浮选、反浮选和正-反浮选三种方法。
正浮选法:用粗菲、苯酚的磺化物分别与甲醛反应生成的S系列抑制剂抑制钙质脉石矿物,在碱性环境中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酸盐。
反浮选法:以硫酸或磷酸抑制磷酸盐并作为矿浆pH值调整剂,在弱酸性环境中用脂肪酸等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碳酸盐矿物,沉砂产品为磷精矿。
正-反浮选法:采用碳酸钠和硅酸钠作抑制剂,抑制硅酸盐,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然后再用硫酸或磷酸抑制磷酸盐并作为矿浆pH值调整剂,在弱酸性环境中用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碳酸盐矿物。
3、硅-钙质磷块岩选矿
该类矿石中脉石矿物种类复杂且含量较高,且与脉石矿物共生紧密、嵌布粒度细,选别难度较大,可有正浮选、正-反浮选、反-正浮选和双反浮选四种方法。
正浮选法:采用“s”系列抑制剂抑制(抑制脉石矿物),在碱性条件下用阴离子捕收剂正浮选磷酸盐矿物。
正-反浮选法:在碱性条件下,用水玻璃抑制硅质矿物,阴离子捕收剂正浮选磷酸盐矿物及含钙镁的碳酸盐矿物得到正浮精矿,再对正浮选精矿添加硫酸或磷酸作为磷酸盐矿物的抑制剂,在弱酸性条件下用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碳酸盐矿物,槽内产品为磷精矿;
反-正浮选法:适于处理碳酸盐含量相对较高的硅-钙质磷块岩,多采用硫酸或磷酸抑制磷酸盐矿物,在弱酸性条件下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然后用石灰或碳酸钠作为pH调整剂,硅酸钠抑制硅质矿物,在碱性环境中正浮选磷酸盐矿物。
双反浮选法:适用于硅-钙质磷块岩中硅质脉石和碳酸盐含量都不是很高的情况,先用硫酸或磷酸抑制磷酸盐矿物,在弱酸性环境中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碳酸盐,矿浆脱泥处理后,再直接用胺类阳离子捕收剂浮选硅酸盐。
以上便是各类型磷矿石选矿方法的介绍,在实际选厂中,由于磷矿矿石性质各有不同,不能盲目选择工艺方法,因此建议进行选矿试验,通过试验分析设计适合的磷矿选矿工艺方案,同时,可根据工艺流程定制成套的磷矿选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