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库特古城考古新发现:确定西汉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迈出重要一步
卓尔库特古城考古新发现:确定西汉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迈出重要一步
“2023年,卓尔库特古城考古发掘取得新发现,我们明确了城中高台城址营建时有大范围奠基活动,发现了目前最大规模泥坯,长80-90厘米。从地层关系再次确认,2021年发现殉人殉犬确为高台城址最早奠基所置。”3月18日,在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陈凌介绍了轮台卓尔库特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北京大学教授陈凌介绍轮台卓尔库特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卓尔库特古城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在轮台镇塞维尔牧业村东北8公里、县城东南约24公里处的荒漠中,2019年10月被公布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位置图。陈凌提供
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18年,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房址3座(包括柱洞多处)、灰坑11座、井穴1座、高台城门址1处。从内城东部高台建筑体量、规模推测,卓尔库特古城在汉至魏晋时代应为塔里木盆地东北沿一处高等级城址。考古发掘过程中提取成系列碳14样本,送实验室交叉测年,样本检测结果表明遗址建于战国中晚期,沿用至魏晋时期废弃,主体使用年代为两汉时期。
陈凌介绍,经过多次发掘,已经明确:卓尔库特古城是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沿一处高等级中心城址。卓尔库特古城的建筑规制,明显遵循中央王朝的尺度,出土的汉代器物具有长安地区典型特征,魏晋时期器物有明显的龟兹风格。这些不仅可以和文献所记载魏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历史变迁相印证,并且提供了许多古代史料所不记载的重要信息。
北京大学教授陈凌介绍轮台卓尔库特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摄
202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高台城址西墙外侧,面积200平方米。“经过发掘发现,高台使用纯净青沙奠基,局部杂少量河泥,厚度1.2-1.8米,奠基范围面积较大,质量高。”陈凌介绍,在奠基青沙上,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二层土台,残高1.3米,还建有城墙外棚架,高台城址西侧外通道后期发现人为填平,有32处灰坑,用于存储,灰坑最大直径约为2.2米,最小直径约为0.6米,“卓尔库特古城使用的建筑材料、泥坯的体量是目前见到的最大尺寸,泥坯是按照汉代量尺来制作的,非常规范。古城的墙都是按照汉代标准建的,它的建筑规制,明显遵循中央王朝的尺度。要建立这么大规模的城,由这么规整的土坯垒筑,支撑它的政治经济力量一定非常强大,不是轻易能办到的。”
陈凌认为,西域都护府作为中央派驻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它下面有一套系统,它所管辖的城邦、城镇、烽燧邮驿系统、屯田系统等都是其组成部分,所以他提出“西域都护府遗址群”的概念,西域都护府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整体,而不应仅限于单个遗址,假使某个具体城址可以确定其年代、性质,都是对整体研究的推进,“卓尔库特古城的发掘对于确定西汉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研究中央王朝治理新疆、丝绸之路古代城市考古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