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与健康:麦冬的神奇功效与传统食用方式
食药同源与健康:麦冬的神奇功效与传统食用方式
在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中,食物和药物的界限往往并不明显。许多食材不仅具备管养价條,还有显著的药用功效。麦冬便是这类食药同源的代表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麦冬的来源、药用特性、营养成分、饮食文化及其现代应用等,为读者呈现这一神奇植物的全貌。
麦冬的来源与历史
麦冬,又名麦冬、寸冬、寸麦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及周边地区。它通常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林下、草地或农田边缘。麦冬的叶子带有光泽,呈剑形,具线性,花小而白,果实为蓝紫色的浆果,成熟后颇具观赏价值。
历史渊源:在古代,被视为饮食养生的良缘。古人将其用于汤、水、粥等,以达到保健的目的。而麦冬的药用价值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被认为不仅能滋补身体,还能延年益寿。
《本草分经》称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名医别录》中记载麦冬具有“强阴益精,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的功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等等。
从古到今对麦冬的研究越多,其价值就越大。
麦冬的作用
麦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麦冬含有:水分80%,蛋白质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7.4克,纤维素2.5克,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不仅能够满足身体的基础需要,还在防治多种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养阴润肺
在风力较大、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感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干涩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
二是燥易伤肺。很多有呼吸道疾病的病友们,一到秋冬就特别难熬,最典型的如鼻炎、哮喘、老慢支等,在秋季容易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而面对这种现象,麦冬能够滋阴润肺,常用于口鼻干燥、咽喉干涩、干咳少痰等阴虚肺燥有热患者,成为秋冬季滋润和养生的良选。
益胃生津
对于脾胃虚弱人群,常见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阴虚燥热人群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夜间盗汗、便秘等症状;津液不足人群常表现为口渴、多饮、尿少、老年人慢性疲倦等症状。麦冬具有很好的益胃生津功效,通过合理的食用方式,不仅可以改善脾胃健康,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维持身体的整体平衡。
清心除烦
麦冬一具有很好的滋阴作用,能帮助降低体内的热量,缓解因阴虚而导致的烦躁不安情绪;二能通过改善心脏的气血供应,帮助稳定情绪,减轻焦虑、烦躁,提高睡眠质量;三是中医学认为情绪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麦冬能通过滋养心脏,帮助调和心神,间接达到清心除烦的效果。经常被推荐给阴虚火旺之心烦不眠、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的人群。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其富含多种皂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成分被认为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并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方法具有很好疗效,尤其对增进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其在心脑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免疫科、肿瘤科及五官科等领域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麦冬的传统食用方式
传统药膳
- 阴虚干燥证
由于阴液不足导致体内阴阳失衡,症见口燥咽干、喉咙有灼热感或干痛、皮肤干燥、难以入睡、做梦较多、易焦虑、烦躁、干咳、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舌红,舌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冰糖麦冬炖雪梨
材料:雪梨1个,麦冬10克,冰糖适量,把雪梨洗干净,削皮去核后切成块。
做法:麦冬放水浸泡10分钟后加入冰糖和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功效:养阴润燥。不仅适合冬季饮用,还可以作为日常保健汤品。
百合麦冬粥
材料:百合10克,麦冬、北沙参各10克,粳米50克,青橄榄15克,川贝母3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冰糖。
功效:养阴润燥。适合秋冬季食用。
- 气阴两虚证
指身体同时存在气虚和阴虚的状态,常伴有疲倦乏力、气短、心悸、口干舌燥、汗多、食欲不振、尿少便干等症状,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麦冬炖鸡汤
材料:鸡肉500克,麦冬20克,枸杞10克,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鸡肉小火炖煮1小时。加入麦冬、枸杞,继续炖煮30分钟,最后放入生姜和盐。
功效:滋阴补气。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 阴虚内热证
指体内阴液不足,导致内生热邪,常常表现为口干舌燥、潮热盗汗、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胸口发热、便秘或大便干燥,舌红、苔薄、舌边裂纹或少苔,脉细数。
麦冬泡茶
材料:麦冬10克,绿茶3克,蜂蜜适量。
做法:麦冬和绿茶加入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加入蜂蜜调味。
功效:清热生津。适合夏季饮用。
麦冬乌梅饮
材料:麦冬15克、乌梅5颗
做法:洗净放入养生壶,加500毫升清水,煮10分钟即可,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养阴生津。适合夏季饮用。
- 脾胃虚弱、阴津不足证
由脾胃功能的失调和体内阴液的不足引起,常见食欲不振、乏力无力、便秘或腹泻、口干舌燥、咽干,舌质淡、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软、缓。
麦冬粥
材料:大米100克,麦冬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大米、麦冬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功效:健脾养阴益胃。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食用禁忌
麦冬性微寒,较滋腻,过量饮用麦冬泡水可能会导致体内寒气积聚,影响脾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问题。此外,脾胃虚寒、痰湿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嗽者不建议使用。
如何挑选麦冬
外观:优质的麦冬通常个头较外形以型以纺锤型为主,颜色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表面半透明。避免选择外表皮光滑或颜色暗淡的麦冬。
气味:天然的麦冬有清香和大自然的泥土气息,而经过硫熏的麦冬则有刺鼻的气味。
口感:好的麦冬口感清甜自然,略带特殊的药味,嚼一嚼有些粘牙。
质地:优质的麦冬质地干爽、脆硬、无须根,表面呈现脱水后的自然皱褶,泡水后能恢复饱满感。
麦冬的其他食养搭配
麦冬+枸杞,放入养生壶,煮沸5分钟即可:枸杞是大家熟知的补肾明目佳品,和麦冬搭配,可以肝肾同补,既能滋补肝肾,又能明目润肺,对于长期用眼、肝肾阴虚的人群非常适合。
麦冬+桂圆,放入养生壶,煮沸5分钟即可:桂圆是补血的圣品,和麦冬搭配,可以养阴补血,安神益智。对于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麦冬+菊花,放入养生壶,煮沸5分钟即可:菊花清热解毒,明目护眼,和麦冬搭配,可以润肺清肝,对于长期熬夜、肝火旺盛的人群,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麦冬+红枣,放入养生壶,煮沸5分钟即可:红枣是补血的佳品,和麦冬搭配,可以养阴补血,益气安神。对于女性来说,常喝这个搭配,既能美容养颜,又能调理身体。
麦冬、天冬、沙参、玉竹有什么差别?
北沙参、玉竹、天冬、麦冬均有清热养阴生津之功,均可用于阴虚证。但北沙参甘淡微寒,长于清养肺胃之阴,多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热伤胃阴、舌干口渴及消渴等病症。玉竹甘平柔润,功似北沙参而清热力甚弱,药力缓慢,但不滋阴敛邪,除治燥咳劳嗽、津伤口渴及消渴外,又善治阴虚体弱复感表邪之证。
天冬与麦冬同具养肺阴、润肠通便之功,同治肺虚燥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但天冬甘苦大寒,清火润燥之力较大,且可滋肾,用治潮热、消渴、遗精;麦冬甘微寒。滋阴润燥清热之力较弱。而偏于养胃生津、清心除烦。用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阴虚火旺之心烦不眠、心神不安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