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孙权为何会被称为孙十万?称呼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被称为孙十万?称呼是怎么来的?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他虽然贵为开国皇帝,但在军事才能方面却远不如曹操和刘备。历史上,孙权两次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却均以失败告终,因此被戏称为"孙十万"。
第一次"孙十万":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被称为"合肥之战"。
当时,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位将领守卫合肥,只有七千人,而孙权带领十万大军,双方兵力悬殊很大。
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在这场战役中,张辽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先是招募八百人的敢死队,突袭孙权,张辽大喊着自己的名字,冲进孙权的军中,杀了数十人,斩了两位吴军将领,一直冲到孙权的麾盖之下。孙权大惊失色,赶紧跑到一座土山上,用长戟自卫。张辽呵斥孙权下来交战,孙权不敢动。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
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
孙权被张辽杀怕了,围攻合肥十余日,打不下来,就退军了。张辽率军追击,杀得孙权人仰马翻,差点活捉了孙权。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
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第二次"孙十万":新城之战
青龙二年(234年),孙权带领十万人马进攻新城。这一次,孙权有没有带十万人马?史书上的记载是,孙权号称带了十万人马,就算没有十万,也差不了多少。
证据在哪里呢?
《三国志·田豫传》记载:
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
孙权号称率领十万人马攻打新城,当时,征东将军满宠得知消息后,准备率军前去救援。
这时,一个叫田豫的人说,敌人如此大的阵势出动,不只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他们是借助攻打新城为名,引诱我们出动大军。我们应让他们攻城,随便他们打,以挫败他们的锐气。等到他们攻新城打不下来,士兵肯定疲惫,等到那时,我们再出击,以逸待劳,肯定可以大获全胜。如果敌人知道我们的目的,就不会再傻傻地来攻城,必定会自动退走。我们如果现在进兵,硬碰硬,正好中了他们的诡计。
田豫把这些意见都上奏皇帝,魏明帝非常赞同。于是,孙权只得退走。
《三国志·田豫传》记载:
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適入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
孙权这次号称带了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又灰溜溜地退走,无功而返,也是丢尽了颜面。十万人马,这是什么概念?
刘备夷陵之战,才带了五万人,还包括五溪蛮夷的一万人呢,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才带多少人?最多几万人,而孙权两次带兵打仗,都是十万人,这阵势如此之大,却两次败走,被戏称为"孙十万",一点也不冤。
另外,孙权还有一次带五万人马,去围攻石阳的文聘,也惨败而归。
孙权和他哥哥孙策,差的不是一点点,差了十万八千里,孙策靠一点点人马,横扫江东,真不愧是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