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好书推荐 | 《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好书推荐 | 《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3789965_121124338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民族苦难与抗争精神。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以其对老京城的细腻掌握,写尽京味百态。斯人斯时皆已远去,成为史册里的一页陈迹;昔时的京城沉入记忆,今日的北平背负了更多斑驳历史,翻开《四世同堂》,老舍邀您重新呼吸当年的空气。

四世同堂

董语文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作者:老舍

关键词:民族 家国 战争 命运 人性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带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给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广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面目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把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他把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老舍在作品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众所周知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

老舍先生本不打算将书分部,为了发表与出书的便利,不得不为这部书添加了三个副标题,曰“惶惑”,“偷生”,“饥荒”。

在这本书中,从小贩,学生,戏子,商人,老人,中年人,小孩,汉奸等等视角出发,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困苦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最让人敬佩的“钱先生”,他是一个诗人,但他投笔从戎献身于抗争中,并不断坚持唤醒更多的中国人进行抗争。他在用行动向日本人证明中国人的团结,他带着对国家的爱和对日本人的仇恨顽强抵抗。

金句

董语文


书籍概述

《四世同堂》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家族的史诗。通过祁家四代人的生活经历,老舍先生成功地为我们呈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在这场残酷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平沦陷区的小羊圈胡同,祁家四世同堂的人物性格鲜明,命运各异。祁天佑是家族的长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家族的荣誉和地位有着极高的追求。祁瑞宣则是新一代的代表,受过良好教育,具有现代意识,但在战争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妥协和屈服。祁瑞全则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成为了家族中的英雄。而祁瑞全的妻子韵梅则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和勇气。

除了家族成员,小说中还有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小羊圈胡同的居民们,他们有的自私自利,有的勇敢善良,有的则在战争中迷失了方向。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这些人物不仅仅是老舍笔下的虚构角色,更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普通民众的真实写照。

1、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顺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2、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应当,时时反省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缺点,没什么可耻的,相反倒是可敬的。看一看我自己,看一看我能看到什么,我就发现,我必须承认自己时时会犯错儿,因为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3、诗人,艺术家和思想家,都追求普遍人性的真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比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重要。假若揭开我们的皮肤,就能看到一切人的血,都是红的,无论皮肤是白的,红的还是黄的。假若你们能看清楚这个,就不会再把自己看成是天之骄子。你们的身体没什么独特的,或者你们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假若你们有什么别人所没有的,那就是你们有成见。成见是认为的,不是上帝的礼物。

4、只有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得到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

5、一个亡了国的人去安慰另一个亡了国的人,等于屠场中的两头牛相对哀鸣。

6、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的在摇曳,起风了。

7、仇的另一端是爱,它们的两端是可以折回来碰到一处,成为一个圆圈的。

8、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体现·文化沉淀

写作手法

1944年初,老舍根据妻子胡挈青的叙述,动笔创作了一部描写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巨著杰作——《四世同堂》。它真实地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内心的矛盾、惶惑、苟且偷生的不安和坚决反抗的决心,并试图以文化为基点寻找原因,而真正地将“沉淀”融人历史。

《四世同堂》以整个抗战的历史为背景,以一个不见经传的沦陷了的小胡同为对象,倾吐了古都人民的亡国之痛,亡城之难和不可征服的民族魂。作为文学家老舍严格地按照抗战发展阶段来安排自己的故事顺序,没有写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而是将目光放在沦陷区的普通市民身上,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坚强和民族自身的浩然正气。

那么《四世同堂》是怎样体现了文化沉淀的呢?

首先,四世同堂的家长祁老人、祁家的老朋友常爷、小羊圈胡同二号李四爷等老人都是中国旧式文化的代表,他们是中国文化中沉淀的最久的那部分,他们的思想中总有一种民族的自我意识衍变成的封闭性的自大。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等、最伟大的忍辱便是预备反抗。”(老舍语)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文化中沉淀最久、最能忍痛的人也会愤怒地反抗。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沉淀’的亮点——坚毅、勇敢终于显现出来。

其次,祁瑞宜、陈野求这两个既是旧文化的负机者,又是新文化的追求者,在古都的沦陷中经受了残酷的心灵炼狱。做出了不同的抉择。他们代表着新旧文化交替中的知识分子沉淀中较新的部分,再次,中国文化中儒者雅士的代表钱默吟在国难当头的危急之时所表现出的决断坚毅,有力地证明了古老民族的不可摇撼和古老文化的厚积薄发

如果说老舍对以上人物及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都持着一种肯定态度的话,那么,他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讽刺和抨击则集中在冠晓荷和瑞丰身上。不幸的是祁冠二人仍为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因为这文化太悠久、太古老了,所以渣滓也就特别多,生出许多使人担忧的东西。历史证明,这一部分沉淀终归会被抛弃淘汰。

在读《四世同堂》的过程中,我们心里总是感到震撼。这震撼来源于那段苦难的岁月,也来源于同根的文化,更来源于这历史与沉淀的交融《四世同堂》是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它在决心自食于民族积弱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