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年中观察:九市GDP超5.3万亿元,反弹与逆转同在
珠三角年中观察:九市GDP超5.3万亿元,反弹与逆转同在
2024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经济表现如何?从总量、增量到增速,这份经济半年报给出了答案。
7月31日,随着佛山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珠三角九市的经济半年报全部揭晓。虽然各地经济增速存在差异,但整体来看,稳与进仍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从总量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大万亿城市凭借其规模优势稳居前四。珠三角九市GDP总和达到53237.42亿元,占广东省经济总量的约81.6%,比重进一步提升。
从增量来看,上半年珠三角GDP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2000亿元,这一增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地级市,甚至超过了韶关、阳江、汕尾、梅州等多个地市全年的经济总量。
从增速来看,九市GDP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深圳(5.9%)、东莞(5.3%)、惠州(5.1%)、珠海(4.9%)、中山(4.5%)的增速跑赢了全省平均水平。省内9个城市增速高于全省均值,其中珠三角占了5个。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珠三角地区总体上扛住了压力,继续挑起广东经济发展的大梁。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引领增长
透过珠三角经济半年报,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普遍较快。这一特点在珠江东岸表现得尤为明显。
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集体迎来高光时刻,GDP增速位居珠三角前三,分别排在全省第二、第四和第五位,不仅远超全省平均增速,还跑赢了全国大盘。
这三座城市不仅同属深圳都市圈,还有一个共同特征: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它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规模也均居全省前三。华为、OPPO、vivo、TCL、华星光电等一批知名企业都来自这里。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朱洪波 摄
从具体数据来看,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惠州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2.4%,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在这背后,是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回暖,以及人工智能、卫星通信、折叠屏等技术迭代,带动手机、电视等智能产品需求加快复苏。
以惠州为例,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已连续两年超过5000亿元。在最新公布的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榜单中,惠州有12家企业入选,数量排在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
珠江西岸:基础设施建设释放红利
如果说珠江东岸城市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拉动,那么珠江西岸的利好也很明显,那就是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过江效应”。
上半年,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破千亿,达1044.1亿元,同比增长16.4%。深中通道虽然6月底才正式通车,但跨区域资源流动的利好已提前开始释放。
这在经济数据上得到印证。在珠三角,除了东岸的深莞惠,还有西岸的珠海、中山上半年GDP增速跑赢全省大盘。
这两座城市跑得较快,工业同样提供了重要动力。以珠海为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位居珠三角第二,仅次于深圳,且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GDP总量来看,珠中江的竞逐赛比较胶着。特别是中山与江门的卡位战非常激烈。前些年,中山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接连下滑,一度跌到第10名,去年则为第9名。
此次中山迎来逆转,凭借4.5%的增速实现1885亿元GDP,超过了江门(1876.4亿元)、茂名(1843.76亿元),一跃到了全省第7名。
广东外贸:多地进出口创历史新高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外贸第一大省,而珠三角经常被称作“世界工厂”,外向型经济发达。看经济冷暖,进出口是重要窗口。
上半年,珠三角外贸普遍呈现反弹的趋势,五市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特别是深圳,一路高歌猛进,进出口总额超过2.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大增31.7%,领跑珠三角,占广东省(4.37万亿元)的半壁江山。
惠州的进出口也创历史新高,达1852.4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排在珠三角第二。其中,出口1040亿元,增长6.8%;进口812.4亿元,增长51.5%。
进出口增速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中山(12.6%)、珠海(10.8%)、江门(10.7%)。江门进出口规模和出口规模也都创历史新高。
此外,肇庆(4.5%)、东莞(3.4%)也实现进出口增长。
东莞的增速虽然不算很高,但具有风向标意义。作为中国外贸第五城,东莞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且6月单月进出口增长10%、外贸规模创今年新高。尤其是对比去年同期外贸大幅“失分”导致经济增速较低,东莞今年的表现显得比较难得。
这也反映出广东外贸持续向好。实际上,上半年广东进出口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外贸规模也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的20.6%。
一边是进出口屡有新突破,一边是工业投资增长普遍较强劲,珠三角的潜力逐步释放。
上半年,珠三角有五市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遥遥领先的是深圳,以49.2%的工业投资增速领跑珠三角;其次是广州,增长24.6%;中山、东莞、佛山分别增长21.0%、13.8%、12.1%;肇庆则增长8.0%。
这些面向未来的投资,将成为各地今后能否实现经济奋力一跃的关键。
机遇很多,挑战也仍在。正如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这些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正是珠三角全力应对的,也考验各地的智慧与决心。
稳住上半场,决战下半程,未来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