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中的血”和卢德运动:是“AI失业浪潮”的历史前鉴吗?
“机器中的血”和卢德运动:是“AI失业浪潮”的历史前鉴吗?
在AI时代,当Dall-e绘制图像、Suno创作旋律、Sora编织电影故事、DeepL跨越语言障碍、Autopilot解放双手、ChatGPT畅谈时,乐观主义者看到了消费乐趣的未来,而忧心忡忡者则担忧:AI是否会夺走我们的工作?
在2023年,美国《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布莱恩·莫钦出版了《机器中的血:反对大型科技公司的起源》一书,深入探讨了"AI失业"这一紧迫的现代问题。莫钦将视角投向历史,以19世纪初英格兰的卢德运动为镜,探讨技术进步与就业市场的紧张关系。
卢德运动的历史背景
1811年至1813年间,英格兰的手工纺织工人发起了针对纺织机械的破坏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它主要在兰开郡、约克郡和诺丁汉郡等纺织业集中的地区爆发。自19世纪以来,关于卢德运动的研究和著作层出不穷,从口述历史到工人阶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视角。
卢德运动的真相
莫钦在《机器中的血》中对卢德运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他指出,卢德分子并非技术恐惧症患者,他们本身是技术能手,反对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机器被用作压迫他们的工具。例如,诺丁汉郡的织袜工人既组织破坏工厂的织袜机,又要求使用能更精确测量织物线密度的机器,以确保公正评估工作质量。
卢德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乔治·梅洛是一位退伍军人,精通剪绒技艺。当他发现工厂主用剪毛机取代手工操作时,开始对抗那些夺走他工作的机器。格雷夫纳·汉森则试图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工作权利,但未获支持。
卢德运动的文化影响
卢德运动不仅是一场工人运动,还深深影响了英国文学。拜伦勋爵创作了《颂歌:献给织机提案中的工人们》等作品,玛丽·戈德温的《弗兰肯斯坦》也被认为与卢德运动有密切联系。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技术进步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思考。
对AI时代的启示
莫钦认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200多年前的纺织机器应用有着相同的后果,即许多蓝领工人面临失业风险。他提出,卢德运动为"AI失业"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建议关注受影响的工人群体并给予经济援助。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新旧卢德主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老卢德派通过破坏机器维护就业,关注经济问题;新卢德派则主要反对技术应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更倾向于非暴力方式。随着科技创新配套机制的完善,老卢德派极端行动的诱发条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AI时代的就业展望
202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80%的美国劳动力职位将受AI影响,但只有10%的工作任务会被AI替代,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在中国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中,"机器换人"并未引发类似卢德运动的社会冲突,反而促进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结语
技术进步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便利也引发挑战。从卢德运动到AI时代,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始终存在。但正如卢德运动最终促使社会重视工人权益,AI技术也可能推动我们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和人类的角色。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会经历转型,但这种转型也伴随着新机遇的诞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能够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