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药辅助管理高血压的“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药辅助管理高血压的“智慧”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25450

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接近3亿,且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为明显。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药在高血压管理中的智慧。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运用经典古方

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大多数医家将其归入“眩晕”辩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 是古籍对高血压的病机阐述,大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病位责之于肝、脾、肾,以风、火、痰、虚、瘀为病理变化。医家蒲辅周老先生所说:“眩晕总不离肝肾,其病在肝,其本在肾。”程钟龄《医学心悟·眩晕》云 :“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故选其方,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息风,其药物组成为半夏15克、天麻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甘草6克[2]。半夏于仲夏之际生长茂盛,《黄帝内经》认为其能沟通阴阳,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为“肝经气分之药”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两药合而为君。白术运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二者味甘为阳,其性浮而升,其功降而下,为方中臣药。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半夏白术天麻汤此方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或伴睡眠障碍者有奇效。此方可随症加减。

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血压发病的根本在于下元亏虚,包括肾精、肾阳不足,由此导致虚阳上浮,引起上实下虚之症。所以,下虚是高血压的本,而上实是高血压的标,中医重视标本兼治。此外,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的阻滞可导致脉络不通,气血上下失调,从而可能导致肝阳不能清降,这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3]指出,高血压病以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最多见,以潜阳育阴治则应用最广泛,并且将其简要分为风阳上亢、肝肾阴虚2个证型,前者推荐方药为天麻钩藤饮加减,后者推荐方药为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兼见头重如裹、形体肥胖等痰浊内阻证者可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有不俗的疗效。

高血压病的针刺治疗

(1)取穴:人迎、太冲、合谷、足三里、曲池。

(2)操作:人迎、太冲、合谷用泻法,足三里、曲池用补法。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高血压病的耳针疗法

(1)取耳穴:肝、耳背沟、耳尖、三焦。

(2)操作:肝、耳背沟、三焦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尖采用放血疗法(3~6天)。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高血压病的推拿疗法

(1)取穴:桥弓(位于人体两侧胸锁乳突肌上)。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操作:用双手大鱼际肌的部位顺着胸锁乳突肌,从上往下推。每天3次,每次10分钟。

何永昌[4]等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高血压病防治干预和健康促进,研究显示,若连续2年在三伏天和三九天期间进行针刺治疗,患者血压可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6%。冯虹[5]等指出温针灸联合耳针疗法可使高血压伴肥胖患者的血压、肥胖度和体脂百分率均显著下降,总有效率达91.7%。由此可见,针灸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效果显著,而且临床上常采用针药并用,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中药代茶饮疗法

中药代茶饮用也能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常用的降压药茶推荐以下几种[6]。

杜仲降压茶

3~5克杜仲放入杯中,浇上开水,闷盖3分钟即可服用。夏天冷却后饮用效果更好。

杜仲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肌肉骨骼老化等作用。杜仲茶在舒张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原有的弹性,从而恢复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罗布麻茶

罗布麻叶4克、茉莉花适量。

罗布麻茶是通过罗布麻中的天然有效成分来改善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提高血液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山楂茶

山楂干10克或鲜果20克。

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山楂干10克或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山楂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中医强调预防和治疗的统一,注重培养健康观念、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调整体质、平衡阴阳、标本兼治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应对慢性病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上,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有望为慢性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