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kaift.com/cn/%E7%B2%A4%E6%B8%AF%E6%BE%B3%E5%A4%A7%E6%B9%BE%E5%8C%BA%E4%BA%BA%E6%89%8D%E6%B5%81%E5%8A%A8%E5%88%86%E6%9E%90/

近年来,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升整体竞争力。作为该区域的核心城市,香港、广州、深圳等地对高端人才有着强烈需求。本文基于香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实验室的研究型人才数据库,对2015至2023年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学术文章发表记录进行了综合调查,涵盖了人才现状、流动总量、城市间净流动、行业分布等多个维度,为读者呈现大湾区的学术人才特点,洞悉湾区人才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香港人才在大湾区优势突显

经统计,附图汇总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现状。其中,【图1】呈现了大湾区各城市的行业人才总量,而【图2】则聚焦于各城市的行业分布占比情况。


具体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总量差异明显,广州、深圳和香港三个大城市的人才总量遥遥领先,三个城市的人才总量占到了大湾区总量的87%左右。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人才总量普遍在一万人或以下的水平。这些城市的人才储备相对较少,与大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香港人才总数为6.51万人,仅次于广州和深圳,人才增长还有较大的空间。

从行业分布占比来看,科技和生命科学是大湾区主导行业,两行业的占比超过70%。各城市在具体行业上有明显侧重和优势,如中山在生命科学领域突出,该行业占比高达64%;香港和澳门在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的人才占比达10%以上,高于大湾区4%的整体平均水平。这表明港澳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较强优势,产业结构相对更加均衡。

港在大湾区的人才吸引力待提升

【表1】详细呈现了2015至2023这9年间大湾区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净流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广州、深圳、澳门和香港在人才吸引力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这四个核心城市的人才净流入规模均超过400人,其中广州和深圳尤为突出,分别有近2000人和1500人的净流入。相比之下,其他几个城市表现平平,东莞、珠海等城市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人才净流出情况。

【表2】则展示了大湾区内部的人才流动情况。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这9年间却出现了80人的净流出。而广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支柱城市,其净流出人数更是高达165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深圳的人才净流入规模则高居首位,这无疑突显了深圳在整个大湾区人才版图中的核心地位,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正在不断增强。

综合来看,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加入;而佛山、肇庆等中等城市在产业结构、城市配套等方面与核心城市仍然存在差距,在人才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未来,各城市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通过比较全国与大湾区两个维度的人才净流入数据,可以发现各城市的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深圳作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这一优势地位在区域内部也得到进一步突显。而广州作为大湾区的另一个核心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吸引力也较为突出,但在区域内部却呈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净流出状况。这表明,随着其他大湾区城市的不断崛起,广州正在逐步失去对区域内部人才的吸引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吸引力也较为突出。但数据显示,在大湾区内部,香港却呈现净流出的情况,这可能反映了香港在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香港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竞争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