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便便颜色暗藏玄机!便隐血检测如何揪出早期肠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便便颜色暗藏玄机!便隐血检测如何揪出早期肠癌?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8348952_121944719

便便的颜色、形状和质地,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便便应该是金黄色的,质地软硬适中,形状多为香蕉状。但当便便颜色出现异常时,可能是身体在发出健康预警。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便便颜色变化背后的健康密码,并重点介绍便隐血检测在早期发现肠癌中的重要作用。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点“有味道”的话题——便便。你有没有注意过,便便的颜色其实暗藏玄机?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便便应该是金黄色的,这是因为胆汁中的胆红素经过一系列代谢后,赋予了便便这样的颜色。而且,这种金黄色的便便通常质地软硬适中,形状多为香蕉状,这说明你的消化系统正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但如果你的便便变成了绿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可能是你最近吃了太多富含叶绿素的食物,比如菠菜、西兰花。叶绿素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就会让便便变色。不过,如果绿色便便还伴随着腹痛、腹泻,那可就得小心了,这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者肠道感染在作祟。

还有一种让人看了就紧张的黑色便便。如果是吃了像黑芝麻、动物血、活性炭这类食物或药物,那不用太担心,这是正常的饮食导致的颜色变化,停止食用后便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但要是排除了饮食因素,黑色便便还伴有腥臭味,呈现出柏油样的质感,这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都可能引发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就医。

红色便便也不容忽视,要是吃了红心火龙果、甜菜等食物,红色便便是正常现象。但要是没有吃这些,那就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了,痔疮、肛裂、肠息肉甚至肠癌都可能导致便血,所以一旦发现红色便便,一定要及时排查原因。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可能就是白色便便了。正常的便便因为有胆汁参与消化,所以不会是白色。如果便便呈现白陶土样,这往往意味着胆汁的排泄出现了问题,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都可能造成胆道梗阻,让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从而导致白色便便。

健康的便便该是什么样?

在深入探讨便隐血检测与肠癌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全面了解一下健康便便的模样。正常情况下,健康便便的颜色多为黄褐色或棕黄色,这是由胆汁中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所决定的。不过,饮食因素对便便颜色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例如,当你大量食用富含叶绿素的绿色蔬菜时,便便可能会呈现出暗绿色;若是摄入了动物血、肝脏或者某些含铁量高的药物,便便则可能变成黑色。所以,在判断便便颜色是否正常时,一定要先排除这些饮食因素。

从形状和软硬度来看,健康的便便通常呈圆柱形,质地软硬适中,就像一根完美的香蕉,长度大概在10-15厘米,粗细适中,大约2-4厘米。这样的形状和软硬度,表明肠道的蠕动功能良好,消化吸收过程也较为顺畅。要是你吃的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大便可能会偏硬一些;而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大便则会相对偏软或呈糊状。

另外,健康的排便次数和习惯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每天排便1-3次,或者每1-3天排便1次,都属于正常范围。关键在于保持稳定的排便习惯,突然的排便频率改变才需要引起重视。而且,正常的排便过程应该是自然、通畅的,能在1-2分钟内顺利完成,整个排便时间不超过5分钟,便后会有一种轻松感,没有残留便意。

异常颜色背后的健康危机

便便颜色的异常往往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不同的异常颜色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就拿绿色便便来说,除了前面提到的饮食因素,肠道功能紊乱也是一个常见原因。当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奏被打乱,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胆汁中的胆红素来不及完全转化,就会使大便呈现绿色。这种情况在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中尤为常见。

而黑色便便,如果排除了饮食和药物的影响,那就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在捣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引发出血。血液在胃酸和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被氧化,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变黑。曾经有一位患者,连续几天排出黑色便便,一开始以为是吃了什么特殊食物,没太在意。可后来逐渐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胃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已经出现了轻度贫血。幸好发现及时,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红色便便,除了痔疮、肛裂这些常见的肛肠疾病会导致外,肠息肉、肠癌等肠道病变也不容忽视。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赘生物,但如果不及时处理,部分息肉可能会发生恶变。而肠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便血可能是唯一的线索。有位患者,偶尔发现大便表面有少量鲜血,以为是痔疮犯了,自行用药治疗。可过了一段时间,便血情况不仅没有改善,还出现了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肠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白色便便,更是要引起高度警惕。这通常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无法正常进入肠道,使得大便缺乏胆红素而呈现白色。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胆道梗阻,引发白色便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严重疾病。

便隐血检测,如何揪出肠癌?

在了解了便便颜色与健康的关系后,我们重点来聊聊便隐血检测,它是如何在早期发现肠癌的呢?便隐血检测主要有化学法和免疫学法这两种常见方法。

化学法检测的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使色原物质氧化而显色。操作时,患者需要采集粪便样本,一般是用竹签或小勺取少量新鲜粪便,放入专门的粪便采集盒中。然后将采集好的样本送到实验室,检验人员会把粪便涂抹在试纸上,再滴加特定的化学试剂,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如果试纸变色,就说明可能存在便隐血。不过,化学法容易受到食物和药物的干扰。比如,吃了大量肉类、动物血、富含铁的食物,或者服用了铁剂、铋剂等药物,都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免疫学法检测则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来检测粪便中的人血红蛋白。它的操作流程和化学法类似,同样需要采集粪便样本送检。不同的是,免疫学法使用的是含有抗人血红蛋白抗体的试剂,当样本中的人血红蛋白与抗体结合后,会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隐血。这种方法的特异性较高,基本不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检测更为准确。

一般来说,患者在进行便隐血检测前,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要避免食用动物血、肝脏、菠菜等食物,以及口服铁剂、维生素C等药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时,最好连续采集3天的粪便样本,这样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因为肠癌患者的出血可能是间歇性的,一次检测可能会漏诊。

如果便隐血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得了肠癌呢?其实不然,便隐血阳性只能说明粪便中存在血液,但导致出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肠癌,痔疮、肛裂、胃溃疡、肠息肉等疾病也可能引起便隐血。所以,一旦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比如肠镜检查、胃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病因。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它能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发现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确诊是否患有肠癌。

这些人,更要重视便隐血检测

便隐血检测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来说,尤为重要,它就像一个敏锐的健康侦察兵,能帮助我们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

首先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肠道黏膜也更容易发生病变,肠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该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有肠癌家族史的人,也是便隐血检测的重点关注对象。家族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肠癌,那么你患肠癌的风险可能是普通人的数倍。这是因为家族成员可能携带某些与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使得他们对肠癌的易感性更高。这类人群除了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外,还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更全面地评估自己的患病风险。

曾经患过肠道疾病的人,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等,肠道黏膜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生癌变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尤其是那些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8-10年的患者,肠道黏膜反复发炎、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进而增加了肠癌的发病风险。所以,这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肠道健康,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

还有那些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比如经常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长期大量吸烟、酗酒,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经常吃腌制、熏烤、油炸食品的人,他们的肠道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患肠癌的风险同样不可忽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堆积,刺激肠道黏膜,增加肠癌的发病几率。所以,这类人群也应该重视便隐血检测,同时尽快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守护肠道健康,从关注便便开始

便便颜色的变化,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便隐血检测,则是早期发现肠癌的有力武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肠道健康的重视程度,养成每天观察便便颜色、形状和质地的习惯,一旦发现异常,不要惊慌,但也绝不能忽视,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对于那些属于肠癌高危人群的朋友,更要把便隐血检测纳入定期体检的项目中,防患于未然。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能为我们的肠道健康保驾护航。

肠道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让我们从关注便便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肠道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