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楚门的世界》:一个关于真实与自由的永恒寓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楚门的世界》:一个关于真实与自由的永恒寓言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86163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楚门被安排在一个巨大电视真人秀中的故事,探讨了"真实与虚假"这一永恒主题。本文将从楚门的困境、觉醒,以及电影对现实的映射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部经典影片的深刻内涵。


《楚门的世界》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楚门的牢笼

楚门对世界的怀疑是从生活中一点一点小小的意外开始的,晴朗的天空掉下来一盏灯,追着自己下的雨。但每一次怪事发生后,自己总会获取到合理的解释,无论这件事轻重,或是与自己有没有关系。换言之,楚门所知道的都是导演是人们想让他知道的。在电影中楚门因为父亲的去世而害怕水,当楚门想要出去看看时,总是有各种理由在反对他,人们总是劝说,感化。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当楚门希望订一张机票时,订票处却格格不入的贴着警告飞机失事的海报。楚门被困在这样一个信息茧壳中,在自身被困在桃源岛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楚门的见识和思想同样被困在周围的小天地中。《楚门的世界》虽说略有荒诞和夸张,但却讲现实的问题放大化的展示了出来。导演运用了信息茧房的思维,家人朋友甚至是路边的广告牌都在暗示他不能离开这里,这种方式某种程度上甚至固化了思想,塑造了性格和思维方式。庄子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当一个人习惯了接受同样的信息和观点,就容易陷入偏见的漩涡,以为自己掌握的才是世界的真相。一如楚门,导演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将楚门困于桃源岛。活在一个由别人搭建的“虚假世界”和自己搭建的“信息茧房”中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媒体和舆论左右我们的真实想法,总有一双手去操纵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拆掉思维的墙》里写道:“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的样子。你的认知高度,就是你能站到的高度。”当楚门找到破局之处,并敢于面对现实,楚门开始了他的自我救赎。

楚门的觉醒

楚门的觉醒是从希尔维亚的爱情开始的,多年来他一直将这份感情埋在心里,他也一直在思考希尔维亚离开时所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为你而设计的。”楚门也因此一直希望去到斐济,与他而言,斐济不仅仅是他所爱的人在的地方,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救赎。同时他每天都会买一份时装杂志,希望能拼凑出一份希尔维亚的面孔。而偶然在街上遇见“去世”的父亲的时他开始察觉周围一切的虚伪.楚门向自己的好友诉说,感觉周围的世界都在一遍遍重复,感觉自己像被控制,像是作为世界的中心而被困在中心。电影总有这样的魔力,让我们不由的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是不是也活在这样的世界。我们的人生轨迹在某种程度上被身边人的期望所设定和禁锢,那些善意的设定让我们认为人生就是应该这样。我们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找一个好工作,最后结婚生子,然后又开始抚育我们的下一代,就算是世俗意义上的人生了。为此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和克制。

然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定然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又该有谁人去确定?楚门的生活轨迹是导演们设计的,生活环境是身边的演员们创造的,但如导演自己所说:“楚门虽然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他自己本身却半点不假,没有剧本或题词卡。”也正因为“他自己本身却半点不假”故而楚门定然不可能一生都困于桃源岛,人类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天性永不会被磨灭。当楚门用最真实的自己去挣脱这个虚构的世界的时候,他用的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与勇气。而导演也用了一种最真实的风浪在考验着他。在楚门被设计好的整个人生中,风险都是可控,事实上都是安全的,然后只有这最后的一次风浪,是不可控的,楚门可能真的死去。然而,在与不可控的生死做最后一次博斗时,楚门选择了勇敢面对,接受,并做出最真实的应对。这是他本我的胜利。楚门无疑是一个向往自由不甘于现状的人,虽然他身边所有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劝他接受现状,但他还是执着的逃离这个虚假的世界。

楚门的名字借“true man”之意:虚假的世界里唯一真实的人。

在看电影时,看到这样一条弹幕:“我们每个人要冲出外界所营造的舒适区都必须经历狂风恶浪”人们常说,想要进步就必须冲出舒适圈,而想要出圈破局,一定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楚门的代价是克服困难的路,触到“楚门的世界”的边界的手。第一步,楚门克服了怕海的恐惧,当发小跟他说他不可能,当妻子母亲跟他说他不可能的时候,他选择再试一次。第二步,当他勇于迎接海面的狂风骤雨时,被暴雨一次又一次的击倒时,楚门对镜头说“你想阻挡我,除非杀了我”。第三步,楚门成功摸到了世界的尽头,但他任然对世界充满希望,充满善意。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永远不会被磨灭,冲出舒适圈必然意味着经历危机和艰难,但觅得真相和一片静土时的快乐难以言表,这是我们所说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人生究竟该追求旷野还是轨道?我们多数人有着自由的选择,但又向往着像楚门剧场世界一样安稳的生活,有的人生活在体制内的轨道里,向往着外面的众多可能。人总是对自己未知的生活总是怀揣着向往,但如果真的想要改变,最重要的是拥有像楚门一样的勇气和决心,勇敢踏出自己的生活舒适圈。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发觉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看楚门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外面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也好像与那些幕后的操纵者和观众无差,但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都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里,都生活在被人“操控”的世界里。自己把自己套进了一个摄影棚,导演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这个“世界”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所处的“舒适圈”,我们有时在逃离这个残酷的世界,逃离各种未知,只喜欢在格式化的世界里生活,因为这样我们不会遇到危险,更不会受伤。在这个乌托邦内,我们战战兢兢的维持着当下的生活。这看起来很荒唐,但是也很悲哀,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它没有摄影棚的保护,也没有固定的剧本,它就是未知的,有的人把未知当作危险,如果他是楚门,最后的选择绝对不会是迈出这个门,而是退回来,生活在已一眼能望到结局的世界里。而我们该做的就是要勇敢地面对世界的苦难,拥抱未知,把未知当作财富,解放自己,让自己自由。

关于片中的导演和观众

导演克里斯托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他的名字象征着他是“Christof Truman”,甚至他的长相和中世纪耶稣的圣像一样,庄严慈祥。他是楚门的“造物主”,把楚门从孤儿中挑选出来,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人生。克里斯托弗一手安排了楚门29岁以前的全部生命历程:他给楚门的“父亲”安排了“遇海难去世”这场戏,让楚门永远失去了父亲,他一手安排了楚门的婚姻和工作,让“美露”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他给楚门安排了“家人”和“朋友”给了楚门一个相对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克里斯托弗见证了楚门全部的成长。他看着楚门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开始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他对于楚门的感情早就不是普通的“导演”和“演员”某种程度上,他是楚门的父亲,也是楚门的“救世主”。克里斯托弗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楚门安排了一个“完美”的人生,他既不需要楚门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楚门有高远的追求,楚门只需要跟随着他的脚步走,就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了。只是对于楚门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克里斯托弗深知这一点,但是他仍然固执地“镇压”了楚门的反抗——当然不只是为了他的节目收视率,某种程度上说,他想全盘控制楚门的人生。“楚门秀”是克里斯多夫一手创作的,他执著地认为楚门的世界是对楚门的一种保护,如他所说,“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一样虚假,同样充满谎言,同样虚假”而却忘记了楚门所感受到的“好像受人操控,好像一生都生不由己”。作为一个站在高处俯视社会的人,克里斯托夫的思考却又被禁锢在社会枷锁之中。他以客观的目光审视社会,对社会的虚假性有清晰的认识,却忽视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的个人其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他对楚门的“父爱”建立自私的束缚和强制之上。

而楚门秀的出现和维持又何只导演的所作所为,楚门秀的背后最大的力量是千千万万的观众。楚门秀用真实的场景,巨大的摄影棚,数以千计的摄像头。真实感极强的手法迎合了人们的窥视心理和娱乐需求。人们被楚门生活中的笑料,起起落落乃至各种八卦吸引和牵动。导演也不断控制楚门的生活以迎合观众和资本。我们可以看到片中的观众,对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节目,沉迷其中,乐此不疲。可谓官方吐槽的胖子说:“你什么都看不到,这时候镜头总会被移开,然后就播音乐,风吹一下,窗帘动动。”还有一群人观望楚门和父亲重逢相拥的美好时刻,为他而哭,为亲情而感动。17亿人看着他出生,220个国家看着他学会走路观看一个人30年的生活。观众的窥视癖在此得到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满足,楚门是无法反抗的他者。于是这节目大获成功,冲破道德法律而直接超越性的满足人生存的需要,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他者供己使用。导演、工作人员、全世界的观众?对于他们而言,楚门几乎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影片的结尾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楚门秀停播,对于观众们也只是少了千千万万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没人会在乎后来的楚门,那便在此时谢幕,来到那片虚假的蓝天白云前,打开那扇写着出口的门,外面的世界也同样虚假,但楚门的选择是真实的,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楚门的世界》映照现实

这部电影上映于1998年,电影以“人生活在虚假的世界里”为主题,荒诞,猎奇,黑色幽默。不仅体现出,当时的人们沉溺于观看真人秀,窥探别人的生活,寻求更刺激的视觉产物。而且通过演员一反常态的硬说广告词,讽刺了逐渐疯狂的商业广告。更反映出,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在父母的要求和社会的各种期待中,活在一个由别人搭建的“虚假世界”和自己搭建的“信息茧房”中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媒体和舆论左右我们的真实想法,总有一双手去操纵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电影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楚门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并没有制造悬念,为了是让我们从电影开始就慢慢体会和反思这个被困在“牢笼”里的感觉,电影中有型的虚假世界对应了我们思想里无形的牢笼。用荒诞的剧情讽刺了资本和商业文化。

影片让人产生的反思是深刻的富有哲理的,从电影中真人秀的观众到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再到生活中是否能掌控自己生活的观众,从简单的喜剧里一层层剖开生活的本质“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电影里真人秀观众看完这个故事,为楚门做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振奋欣喜,可节目结束,也只是换台而已,继续过着他们自己的“楚门的世界”。其实桃源这个世界确实被安排的很好,楚门有幸福的家庭,不错的工作,很好的朋友。除了一些小挫折,楚门生活的很幸福。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一切都有个致命的前提,它们都是虚假的,只有楚门是唯一的真实。楚门的生活都是导演的安排,每天将发生的事情都是精心设计的,不过是为了吸人眼球,获取关注。但生命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它的不可预见,我们无法准确得知第二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更体现生命的创造性。被安排好的人生是不自由的。影片中被窥视的是楚门,但或许我们都是楚门,世界是虚假的,只有我是真实。假如我们的生活也是一场被安排好的虚幻,是否能拥有敢于走出囹圄的勇气?

人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世人到底是渴求残酷的真实还是安于舒适的假象?

我们也不得不思考:“楚门之外是否还有楚门?”“出去的那扇门是不是通向另一个摄影棚?”哪怕这真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但我们自己是真实的,你可以勇敢的选择“真实的痛苦”,去和“虚假的美好”挥手告别,当我们有天通过自己的努力触碰到虚假世界的墙壁的时候,觉醒的那一刻很痛,但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尽管真实的世界要经历谎言,欺骗,痛苦与磨难,我也要拼尽全力亲自去感受一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