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哂之”到“与点”:小论《侍坐》章中孔子对弟子志向的评鉴之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哂之”到“与点”:小论《侍坐》章中孔子对弟子志向的评鉴之道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57696388_120886047/?pvid=000115_3w_a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章,记载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围坐一起,畅谈各自的志向。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四位弟子各具特色的理想与追求,也深刻反映了孔子对他们志向的不同态度与评价。

在《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章中,孔子与四位弟子围坐一起,畅谈各自的志向。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四位弟子各具特色的理想与追求,也深刻反映了孔子对他们志向的不同态度与评价。通过文中的具体语句,我们可以细致入微地剖析孔子对四位学生志向所持的态度。

子路首先发言,他志在治理一个千乘之国,面对外患内忧,他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百姓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子路的志向透露出一种果敢与担当,然而,他的表达方式却显得过于直率,甚至有些鲁莽。孔子听后“哂之”,这一笑并非对子路志向的否定,而是对他的性格脾气提出含蓄的批评。孔子认为子路虽然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但谈话态度不够谦虚,有违儒家所倡导的“礼”。正如孔子所言:“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接着,冉有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百姓富足。冉有的志向更加务实,他专注于经济民生,将政治上的大事留给品德高尚的君子去完成。孔子对冉有的志向给予了肯定,认为他具有经济家的风采,专注于富民强国,虽无政治野心,却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孔子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这一反问不仅是对冉有志向的认可,更是对他务实态度的赞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