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走近河源“白衣天使”:是医生搭档,更是健康照护专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走近河源“白衣天使”:是医生搭档,更是健康照护专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05/12/c8865619.html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也是母亲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护士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医生搭档到健康照护专家,护士的专业职责在医疗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近日,笔者走进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各个科室,倾听她们的故事,向平凡而又伟大的护理工作者致敬。

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专科护士赖芳: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影响身边人


赖芳指导卧床患者进行每日康复训练。

“大家做这个动作,腿一定要绷紧10秒,要数01、02、03……”

上午9时,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赖芳召集了十几位病人及家属坐在护士站电视屏幕前,开始了每日的科普宣教。电视里播放着《踝泵运动》科普小视频,每到关键点,赖芳就会暂停视频,亲自进行讲解。

“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主要病种是股骨颈骨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等,术后的功能锻炼是骨折病人的三大治疗原则之一,所以每天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是骨科护士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我们日常工作中就要不断输出专科护理知识。”赖芳日常的护理工作可谓“手停了嘴也不能停”。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赖芳对患者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针对因疼痛不敢活动的病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安慰和鼓励,协助他们一起进行功能锻炼。

“你是最好的护士。”“辛苦了!”“一宿都在忙,你太累了。”……日常来自患者感谢的话语让她很是感动:“人都是相互的,你关注他照顾他,他就会回应你,理解你。患者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很多人以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其实远远不止这些。当前护理工作已着重整体护理,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作为骨科专科护士,赖芳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上,总是不断思考如何精进业务能力,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减轻他们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压力。她提到,此前科室会在病房张贴科普视频二维码并提醒患者扫码观看,但她认为,扫码主动权在患者手里,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她不断探索,寻找更好的宣教方式,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与科室护士团队共同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制作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操》《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等宣教视频,每天现场讲解示范。

赖芳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履责、热爱学习、力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影响了自已5岁的女儿。她分享道,有时下班后自己拿着电脑工作时,女儿常常会坐在她身边认真学习,或是看书、或是画画等,这让赖芳倍感欣慰。“工作虽忙,但和家庭并不矛盾,女儿这种无声的支持,也是我为护理事业奉献的一大动力。”

消化内科官贵仙: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属一样对待


官贵仙对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饮食宣教。

“阿姨,出院之后要注意饮食,不能吃那么热的东西,要吃软一点比较容易消化的东西,辛辣刺激、硬的东西不要吃。早上起床要坐3分钟再走……”这是河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管护师官贵仙的日常工作之一,跟病人进行饮食宣教。

官贵仙奋战在消化内科一线已有7年,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消化内科的主要病种是消化道疾病、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等,很多都是病从口入,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所以,除了常规的护理工作,我们还会特别注重饮食方面的宣教。”官贵仙介绍,每到节假日,消化内科的病人就特别多,因为大家心情放松,不注意休息,又有暴饮暴食的情况,就会出现消化道疾病,工作具有“周期性”。

“科室人手紧张,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相对没那么规律,不过还好我们团队挺团结的,都是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把工作做好。”官贵仙介绍道,“要当作自己的家属在住院一样去照顾病人。”这是他们的信条。

由于工作的原因,陪孩子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官贵仙每天早上都会把孩子的事情处理好,下班后也会专门在家陪小孩。“孩子偶有抱怨,但是她还是挺体谅的,我女儿提前画了一幅画送给我,这也让我更有动力。”官贵仙说,不过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无法带女儿去比较远一点的地方玩,这一点也让官贵仙感到有些遗憾。

官贵仙的情况也是消化内科大部分护士的心声,病房里共有18名护士,其中17位都是女性,她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只能在忙碌的工作之外,努力抽出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支持也许是她们为护理事业奉献的最强大后盾。

重症医学科欧慧慧:和死神抢时间


欧慧慧每天都要为患者进行清痰和刷牙。

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内科楼3楼,有一个地方被称为生命的最后防线——重症医学科,也就是常说的ICU。

ICU病房外的走廊宣传栏上贴满了希望家人朋友早日康复的便签,打开内外两扇门,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就来到这片普通人很少能接触到的病房区。ICU收治的患者大多处于病情急性期,生命垂危。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惊心动魄、人间悲喜。

“我们就是跟死神去争夺时间。”欧慧慧是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组长、主管护师,她说:“重症医学科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每一次的成功抢救,意味着和死神擦肩而过。

欧慧慧奋战在重症监护一线已有13年,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及监护措施,各种护理技能操作娴熟。ICU的护士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挂水,这里人手紧张,再加上要为病人进行及时的抢救,ICU护士对理论学习、临床操作、仪器使用的要求都很高。

“ICU护士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熟练掌握多达几十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如果我们能够从患者一些细微生命体征的改变,发现患者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就能更早得到处理,就有希望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欧慧慧比喻ICU护士是医院的“特种兵”。和别的科室不同的是,护士从进入ICU病房到独立当班,需要三个月的培训时间,刚从学校毕业的护士则需要两年,以学习理论和各种仪器的操作。

在高压环境下,欧慧慧也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除了日常休息和运动,欧慧慧提到,“陪伴孩子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她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在有限的时间里,她会尽可能多的陪孩子,然而有时连轴转的工作使得和孩子的联系还是少了些。“孩子还是很理解我的,但是有时候也忍不住吩咐我‘妈妈你今天要早点回来呀!’‘妈妈你今天能不能接我呀!’有时候有工作还是感到有点抱歉,但是还是要把所有工作做好,然后把团队带好,要多为病人着想。”

感染科邢志敏:无条件奉献做大众与疾病的防护墙


邢志敏使用手法治疗为用药后的肺结核患者缓解恶心呕吐。


说起感染科,大众可能并不熟知,但说起艾滋病、肺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大众一定不陌生。感染科是医院长期以来承担繁重公共卫生服务的科室,也是冲在公共卫生事件最前线的科室。

邢志敏调到感染科近三年,经历过甲流流行、登革热等公共卫生事件。一次次经历让她对感染科护士这一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染科就是充满责任也充满压力的科室,做一名合格的感染科护士,需要的不仅是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多的是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使命精神。”

笔者前往感染科注意到,感染科单独一楼,门诊与住院部分割开来,要找到护士站,需要根据一张张标着“只进不出”的路线指引图行走。护士站前,有两道大门,设置缓冲区,用于就医者和医护人员穿戴防护设备。护士们身穿蓝色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齐备,这是感染科与别的科室最明显的不同。邢志敏说到,大众对防护服的印象更多的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大白”,但在感染科其实是每天可见的。

目前,科室收治的多数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HIV、流感的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身边往往没有亲属,为患者擦身、清痰、处理排泄物的任务就落在了护士身上。除生理的痛苦外,多数患者都因为传染病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比如得肺结核的老人,他想抱一下孙子,也会担心把病传给孩子。住院的患者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害怕、孤独的情绪伴随其中。“他们唯一能接触的人就是我们,所以我们要用真诚、耐心和爱心安抚患者的情绪。”邢志敏说。

作为丙肝、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定点医院,河医承担着诸多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感染科更是守在大众健康与疾病之间坚固的防护墙。面对病魔,感染科护士们始终责任在前,个人在后,夜以继日为大众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奋斗。“即使再苦再累再危险,感染科也没有‘逃兵’,大众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是大家坚持下来的理由。”

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左曼:急诊医学科既是先锋也是底牌

急诊医学科最常处理的就是急救、抢救以及突发事件,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站,也是医院的前沿阵地。越是假期,护士们越是要严阵以待。其突发情况多、体力消耗大、常常与时间赛跑的特点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急诊医学科有输液大厅、抢救大厅、普通病房也有急诊重症监护室,病种多,人数多,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小医院,那么我们护士要什么都会。”从专科调任仅超一年的左曼对急诊医学科有了许多新认识。“以前我在别的科室,常常埋怨急诊那边为什么没有等患者稳定了之后才转运过来,为什么不帮患者身体清理干净?”

到急诊医学科担任副护士长后,她发现,急诊既是窗口也是连接各个科室的关节,一出问题就牵一发而动全身。“身为急诊护士的使命感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看待护理工作都以全院的角度来思考。”左曼提到,急诊医学科是站在第一线的科室,对命悬一线的病人做完第一环的处理后会马上交接到对应科室,这样才是对患者最负责的处理。

从护理中层干部的角度出发,一年多来,左曼不断思考如何让急诊医学科与其他科室的衔接更顺畅。“我们每个月都会发一次调查问卷给各个科室,了解患者交接是否顺畅,处理是否及时,了解相关意见。”左曼介绍,通过追溯记录患者治疗中的经手护士,可不断发现问题并整改提高。

过去一年,左曼接触了众多误食毒蘑菇、被蛇咬或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错过抢救时间的患者,给了她很大的触动。“以前在住院部感受没有那么明显。受到接连的冲击后,我觉得加强科普是我下一个努力的方向。”左曼提到,虽然大众媒体对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常见食物中毒案例都有大力度的宣传,但大众对具体的操作和处理办法都存在理解偏差,仍然需要护士不断地教学。

无论是对大众还是对院内,左曼总是以更加科学及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护理事业,在她看来,急诊医学科既是医院先锋部队,也是一张底牌,作为护理团队的一员,她有责任去探索实践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用精湛技术和专业照护,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悉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