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的特点与写作方法详解
七律诗的特点与写作方法详解
七律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其严谨的格律和丰富的表现力使其成为历代文人喜爱的创作体裁。本文将从对仗、句法、虚词运用、立意、章法和修辞六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七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创作这种优美的诗歌形式。
七律写作的六大特点
一、对仗
七律中间两联要求对仗,而对仗是令很多爱好者头疼的问题。对不少人来说,要写出工稳的对仗句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是要写出亮点。而且很多人写律诗,都是为了对仗而对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二、句法
七律格律、对仗要求严格,字数篇幅固定,古人为了在这套规则的约束下还能自如地表达自我,探索出很多造句的方式。句法复杂、富于变化是七律的一大特点,可以说不懂句法就是不会写七律。然而现在不少人写七律,句式单一,缺乏变化。有些人只会用“四字成语+三字短语”这种句式来造句,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根本就不是七律的句子,而是顺口溜。
甚至有些人写出来的句子有语病而浑然不知。无论写什么文体,病句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哪怕只有一句话有语病,这首诗就全完了。
三、虚词的运用
虚词的运用也是七律写作一大重点。如果虚词用得太多,诗句就显得空洞浅薄;如果全都是实词,那诗句就容易变得板滞。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度”就非常关键。而且很多初学者不熟悉虚词的搭配,经常用错,就会让句子变得非常奇怪,甚至是写成病句。
四、立意
很多爱好者对“立意”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这个“意”不是说越大就越好。写生活情绪的诗不一定就比写“家国情怀”的诗“低级”,只要能打动人,能给人启发,一样是好诗。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立什么意”,而是更应该关注“如何立意”这个问题,即如何围绕中心思想来构思作品。
五、章法
一首好的作品,章法布局一定要合理。很多人写七律,章法结构混乱。不懂章法会造成两个恶果:一是前言不搭后语,读完之后根本就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二是各个句子之间关系不紧密,各自为政,这样的作品也是无法成立的。
六、修辞
诗词的语言,必须和日常口语有所区别。我们日常说话,只要表达清楚即可。但写诗的要求则更高,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丰富写作表达方式。但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一些修辞手法的术语,但是运用的方式有问题,写出来的作品显得很做作不自然。例如强行拟人、过度引申等等。
七言律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其起承转合,很多也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终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几种常见的章法结构
第一法: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尾联第一句转,第二句合;中二联展开、渲染、勾勒、烘托。
第二法: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
第三法:首联一句总起,二句承;颔联渲染;颈联一转一合;尾联二转二合。
第四法:前二联写景;后二联议论抒情。
并不是要在写作时生搬硬套这种种的章法,只是希望这些分析能助于大家的阅读思考。虽诗无定法,但还是有法度可寻。正如老杜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诗词,肚子里没有上千首古人的佳作,也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