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蔡骏《曹家渡童话》:用叙事魔法打开记忆的博物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蔡骏《曹家渡童话》:用叙事魔法打开记忆的博物馆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46269

作家蔡骏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近日,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曹家渡童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通过"曹家渡"这一文学地标,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城市记忆的深情回望。


蔡骏

蔡骏1978年出生于上海,成长于苏州河畔,曹家渡是他少年时代的记忆之所。2016年秋天,在创作小说《猫王乔丹》的过程中,关于曹家渡的记忆片段被重新激活,催生出一种新的叙事基调:"我刚搬到曹家渡那年,王菲还叫王靖雯,小虎队正青春年少,小马哥在录像带里出生入死。苏州河畔,有栋孤零零的六层楼房。我天真地以为会在这里住一辈子。"

《猫王乔丹》发表后,蔡骏转而投入其他创作计划,直到2020年为了写作小说《戴珍珠耳环的淑芬》,他再次潜入个人记忆的博物馆中,用想象力复原三十年前那些鲜活的画面与细节。2022年至2023年,他先后推出了《饥饿冰箱》《断指》《火柴》《鲁先生传》等一系列具有个人特色的短篇小说。

蔡骏将这组小说命名为《曹家渡童话》,在小说集的后记中写道:"这六篇小说构成一个小小的曹家渡宇宙,但又远不至于曹家渡的百科全书,仅仅存在于1988年到1992年之间,一幅幅早就不见了写生对象的风景画,一半来自个人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回望,一半来自时代剧变和面目全非的故乡。"

《曹家渡童话》一书中灌注了蔡骏的成长记忆,六篇小说如六则成人童话,属于每个曾是孩童的成年人,也像一张张泛着奇异光芒的老照片,承载了二十世纪末上海的旧日光影。如作家马伯庸在本书推荐语中评价的:"地域风采与童趣故事的完美结合,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寻得一处裂隙,为我们剖开一个新奇而熟悉的世界。"

本书所收录作品中有诸多悬疑、奇幻等元素。《猫王乔丹》里,"我"一直在追寻那只名叫"乔丹"的曹家渡猫王:"寻找一只猫,可能是一只成精的猫,就像破一桩离奇的杀人案。我必须如名侦探那样小心翼翼。"《饥饿冰箱》的故事始于一台发出异响、疑似闹鬼的冰箱:"起先像个老爷叔自说自话,然后油锅炒菜,油烟机开到最高档。黄酒混了白酒味道。"《断指》中,少年蔡骏竟变身为小木匠剁掉的手指头,开启一场"手指头历险记",潜入苏州河的淤泥之下,横穿整个上海的下水道,窥探到人们见不到的隐秘世界。

小说《鲁先生传》中,蔡骏更巧妙设计,让初中语文老师鲁先生的命运,与鲁迅先生名篇《藤野先生》《祝福》《社戏》等形成了互文,个人经验的书写由此具有了更深的寓意:"至今,仍有许多人生活和工作在彼处,沉默地度过这一时代的每个春秋,它可以叫曹家渡,也可以叫中国大地上的任何一个地名。曹家渡是我的童话,也是庶民的史诗。"

长期关注蔡骏创作的评论家杨庆祥注意到:"蔡骏最近几年的写作有一种历史意识的觉醒,故事不再仅仅是奇观,而是历史、命运和生命经验的综合体。从《春夜》到《曹家渡童话》,蔡骏重写了一代人的上海故事。"在《曹家渡童话》中,少年的冒险与迷梦,又串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系列标志性的社会事件与历史脉动。就像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不断挖掘关于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记忆一样,蔡骏也尝试通过激活个人记忆甚至呈现"脑袋里的怪东西",唤醒上海这座城市的"魂灵头"。

蔡骏近期小说在城市书写上的创新,也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文学报》曾发表评论谈道:"以往熟知的上海,除却《子夜》式的史诗风格,大多聚焦在传奇与世情的表达上,无论张爱玲、王安忆、陈丹燕、李肇正、金宇澄,还是夏商、周嘉宁、张怡微,都显示了不同侧面的都市特征、里弄风情。如果说他们看上海,是行走在马路上、弄堂里,坐在车子里、房子里、酒吧、咖啡馆、图书馆,或站在舞台上。那么,蔡骏更像是尼尔斯骑在鹅上。那一座座房子在漂流,在燃烧,一条条马路呼出空气。蔡骏的上海更轻盈,而又那么真实。"

据悉,电影版《曹家渡童话》已经通过拍摄备案。继自编自导的电影《X的故事》之后,蔡骏本人将再次把自己的作品搬上大银幕,用新的方式呈现"曹家渡"这一文学地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