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她画了个画,勾勒出平凡的笑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她画了个画,勾勒出平凡的笑脸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3574558_121119288

绘画是治愈一切的良方。这是陈子的坚持,也应当是无数画师共同的心声。
当生活的重担让人喘不过气,当世界显得纷繁复杂,画笔总能带来一种特殊的慰藉。就像深夜里的一盏明灯,又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对于每一位选择以绘画为业的人来说,“热爱”往往是一个太过轻描淡写的词。那些在画室里度过的漫漫长夜、画笔划过画布时细微的沙沙声、颜料和松节油混合的气味,这些都是热爱最朴实的注解。

迈入绘画世界之前,最初接触画笔往往源于一个偶然的瞬间:也许是看到街边艺术家现场作画时的惊叹,也许是翻开童话书时被插画深深吸引,又或许是像陈子一样,生活中的某个时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用画笔记录下眼前的美好。
这些最初的触动,就像播撒在心田的种子。在专业的培养下,这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草地和画室,成为了陈子童年最熟悉的风景。当其他孩子在操场上奔跑玩耍时,她却甘愿在画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或许孩童时期的陈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艺术,但已经能感受到画笔在纸上游走时带来的那种纯粹的快乐。

绘画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像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当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渐渐褪去,画室里的灯光依然明亮。画笔与颜料的交织,仿佛是与灵魂的一场对话,每一笔都在讲述着无声的故事。
支撑着画师们继续前行的,或许正是这种难以言说的治愈力量。有些时候,他们会在画布前坐上整整一天,仅仅为了捕捉一抹特别的光影;有时候,他们会反复修改同一处细节,直到画面能够完美传达内心的感受。这不是简单的执着,而是一种深深的眷恋,是对美好事物近乎偏执的追求。
在自己那间安静的画室里,陈子正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颜色。作为“画了个画”品牌的创始人,这位毕业于油画系的艺术家,已经走过了一段从学院派到市场化的转型之路。然而,与其他艺术创作者不同的是,她选择了一条更为细腻的道路——用温柔的笔触,为每一个平凡的生活瞬间注入永恒的意义。
01.
从技法到灵魂的蜕变
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我从小就在学习美术,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草地和画室度过的。”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陈子带着一丝怀念。每个学画的孩子似乎都经历过相似的阶段。最开始是临摹,一遍又一遍地描摹范本上的线条。那时的他们,也许会因为画不好一个鼻子的形状而懊恼,会因为调不出想要的颜色而沮丧。但这些挫折非但没有打消他们的热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执着地想要掌握这门技艺。

陈子常待的画室是属于她最珍贵的回忆,在这样一个充满了颜料味道的空间,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洒在画板上,空气中飘浮着橡皮擦的细屑。在这里,关于光影、构图、色彩的讨论,为了一次考试或比赛而挑灯夜战的时光,都成为了陈子青春最动人的回忆。
进入美术专业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陈子开始接触更专业的理论和技法,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作为一名专业的油画系学生,她早期的创作深受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意识到,真正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色彩,更重要的是画作背后所承载的故事。

这是一场新的“叛逆”:她会选择质疑已经掌握的技法,开始尝试打破固有的规则。这种探索和突破,是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毕业后的陈子,像很多年轻人一样,经历过迷茫与困惑。“我尝试过很多事情,体验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在那段充满挑战的日子里,她找到了自己的解压方式——扛起画板,走进大自然,随性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自我对话中,她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她的创作理念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我发现我的绘画也许更多存在于精神层面,或者是灵魂层面。”她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能够真正触动观者的内心。
虽然色彩始终是她的强项,但她开始更多地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陈子愈发觉得,能用朴素的颜色帮助大家记录最贴近他们生活的瞬间,这不失为一种浪漫。这种追求让她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温柔而不失力量,细腻又不显做作。
02.
坚持内心的艺术追求
在市集中捕捉生活的故事
寒来暑往,画笔和颜料始终陪伴着陈子。慢慢地,绘画不再仅仅是一门技能,而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当她面对画布,笔触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那些曾经刻意追求的技法变得自然流畅,那些曾经模仿的风格逐渐转化为个人的语言。
更为可贵的是,这份从小培养起来的艺术情怀,也影响了陈子看待世界的方式。陈子会对光影和色彩特别敏感,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普通人容易忽略的美。一片落叶、一朵云彩、一个转瞬即逝的表情,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
这种对美的感知能力,是长期艺术训练给予她最珍贵的礼物。

也许有些画师会在某个深夜里质问自己:一幅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是精湛的技法,还是打动人心的故事?
艺术不是孤芳自赏的独白,而是与他人灵魂碰撞的对话。
在这条路上,每个画师都会遇到自己的“转折点”。当一位母亲请求画下孩子的笑颜,当一对恋人想要永远定格某个瞬间,也许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学的高度,更在于它与普通人生活的联结。
对于陈子来说,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不断地与生活对话。因此,她经常参加各种市集活动,不仅展示自己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收集创作的灵感,再去反哺新作品。

每一幅画都是一次情感的沉淀。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技法的精湛,而是画作中流露出的真诚情感。就像陈子所说的那样,她的笔触中蕴含着“善良”,这种品质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长期创作中自然形成的烙印。
她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光影、生活中的点滴经历,以及客户分享的故事。特别是在成为母亲之后,她对于记录真实生活瞬间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也促使她开始尝试手绘照片这一新的创作方向。

创作方向的探索往往最为艰难。那些曾经被老师认可的笔法,那些在美院里获得掌声的作品,在市场的考验下都需要重新审视。有的画师选择坚持自己的风格,即便这意味着更长的等待;有的则开始尝试新的可能,在不同的题材和技法中寻找平衡点。这个过程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画师在与自己的内心、与市场的需求、与艺术的本质不断地讨价还价。
当创作理念日渐成熟,最初的那些困扰便会悄然化解。技法不再是束缚,而是表达的工具;市场不再是压力,而是检验的标准;创作不再是负担,而是日常的呼吸。陈子在经历这样的转变后,变得坦然许多。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下一幅画的灵感。
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像是一幅渐进的水彩画,每一层晕染都在增添作品的深度。多年后翻看,那些斑驳陆离就像时光印记,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在商业化的大潮下,陈子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我很希望我的作品在没有裱框的衬托下能够用一种赤裸的灵魂打动观众。”这种坚持虽然可能会失去一些商业机会,但她认为这正是保持作品纯粹性的必要代价。
有不少画师在面对商业化时,要么完全拥抱市场,要么坚守纯艺术创作。但陈子采取了一个独特的平衡点:她接受商业委托,但坚持不在作品上加裱框,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
正因如此,每次售出作品对她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卖画的一瞬间我既开心又悲伤,每天都在做告别,告别我的作品,迎来金钱,可我又不得不这么做。”这种复杂的心情,或许正是每个艺术工作者都会面临的困扰。
而今,当陈子回首这条从童年就开始的艺术之路,那些看似漫长的练习时光,那些似乎永无止境的重复与磨炼,都已经化作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些年累积的热爱与坚持,让她能够在绘画中找到安定与快乐,也能够通过艺术去触动他人的心灵。
这或许就是从小学习绘画最珍贵的馈赠:它不仅仅让陈子学会了一门技艺,更培养了她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感受生活的能力,一种表达内心的语言。这份童年就开始的坚持,最终让陈子成为能够用画笔讲述故事、传递情感的艺术创造者。
03.
守护永远的治愈良方
在数字时代坚守手工艺术的温度
正如陈子所说,创作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但正是这份孤独,让我们与自己的内心更接近。
在艺术世界里,每位画师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他们可能会在某个瞬间怀疑选择的正确性,但更多时候,他们能在画笔划过画布的声响中,找到内心最深处的安定。这或许就是艺术给予创作者最珍贵的礼物——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找到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历程,像极了一幅渐次晕染的画作。起初可能色彩纷杂、轮廓模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看似杂乱的笔触最终会凝结成独特的风格,那些似乎无处安放的热情终将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每一位坚持在创作道路上的画师,都是这幅画的主人,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特别是AI绘画的崛起,陈子有自己的坚持。“有人说记录瞬间可以用照片,这确实对我的内心造成了很多冲击。”但她始终相信,手工创作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就是手中的这幅画,和拿着这幅画的这个人。
作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掖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子不仅在创作上追求突破,也在教育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经验,让她深深体会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她不谈笔触的细腻或构图的精妙,而是在意着画作传达的情感。
许多画师的创作目标是表达自我或追求艺术突破,但陈子更注重作品的治愈功能。她希望大众能因为她的画而变得沉静、消除疲劳,这种态度使她能够在保持艺术追求的同时,也能让作品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陈子像是一位“艺术疗愈师”,这种独特的定位和态度,可能正是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关键。比起单纯追求技法或市场,她更注重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这让她的创作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市场空间。
藏在陈子画笔技艺中的善良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她相信,这种特质能被观众在潜意识中感知到。
对于每一幅委托创作,她都会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最耗费精力的是理解客户的故事,才能画出一幅我满意的画作。”她不满足于简单的临摹,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诠释,为作品注入更深层的含义。
在她看来,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实不只是画画,人一旦有了真正热爱的事情,就会忘却生活的疲惫与琐碎。在爱好之中,重获能量。”
如今的陈子,通过“画了个画”这个品牌,继续着自己的艺术探索。她的作品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情感的载体,是记忆的守护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她用画笔编织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用色彩治愈着每一个需要慰藉的灵魂。
正如她所说,创作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但正是这份孤独,让我们与自己的内心更接近。在这条艺术之路上,陈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份独特的艺术体验。
艺术创作是一种献祭,创作者付出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一部分灵魂。但奇妙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反而会获得更多。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它是一种损耗,也是一种滋养;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获得。
也许正是这种微妙的平衡,让陈子能够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热情。因为她知道,每一笔都是对生命的致敬,每一幅画都是对世界的理解。这份对绘画的挚爱,最终成为照亮人生的明灯,指引着她与所爱的人们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