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展新成果 吸引港深户外运动爱好者
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展新成果 吸引港深户外运动爱好者
4月29日,2024深圳设计周"山海连城"主题展暨交流沙龙活动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联合主办,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办。作为2024深圳设计周"4+23+N"活动矩阵中的重点品牌活动之一,集中呈现了"山海连城"计划构建"一脊一帯二十廊千园万径"生态游憩骨架的宏大愿景和设计赋能美好生活、塑造提升山海城自然风貌意象的最新成果。
发布"山海连城"logo和图册
本次沙龙发布了山海连城Logo。Logo设计以"编织"为主题,通过将"山海连城"4个汉字演化成为图形化的语言,寓意着深圳山、海、城相互交织的独特意象,也寓意着山海连城的户外步道体系将连接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市民。
山海连城logo
同时,沙龙也展示了山海连城导览图册。图册包含了总体导览图、特色体验片区导览图以及特色主题游览线路导览图。总体导览图通过将深圳山海城关系用形象直观、易于市民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描绘了山海连城的一系列活力场景。
山海连城公众导览图 来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感官体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特色体验片区和特色主题游览线路导览图则是用相对精确的导览形式提示了周边的交通接驳方式、路线、观景点、打卡点和配套设施,帮助市民更舒适便捷地安排出行线路,提升游览体验。导览图册计划在火车站、地铁站点等地方投放,便利市民和游客。
山海连城公众导览图背面 来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感官体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远足主线鯤鹏径已基本贯通
近年来,深圳积极统筹蓝绿资源与城市空间,更大力度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营造山海城交融的生活家园、人文与自然野趣相伴的户外乐园。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着力打通生态堵点,连生境、连生活、连生趣,贯通最具代表性的海灣、山體、河流、生態綠廊和大型公園綠地,構建"一脊一帶二十廊"的生態遊憩骨架,實現"山、海、城、園"有機融合,讓城市生活開門入園、推窗見綠,暢享自然野趣。
大沙河空中栈道 来源:艾奕康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冯增军在致辞中介绍了"山海连城"计划的实施理念与实施成效。他指出,山海连城是为了实现"山、海、城、园"有机融合,让市民能够尽达山海、畅享自然。他强调在实施过程中,用"绣花功夫"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在低扰动、轻建设的导向下突出展现了深圳山海自然的城市魅力。同时,也积极回应市民诉求,以全民参与的方式打造集绿色、文化、休憩于一体的复合活力场景。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刘迎宾介绍了"山海连城"计划实施进展,他表示,"山脊翠脉"中"三径三线"远足径体系的主线鯤鹏径已基本贯通,东西纵横200多公里,为市民提供原真趣味的郊野体验。"滨海蓝带"的代表性工程"西湾-前海灣慢行贯通"已完工并开放,预计在未来两年还将推动东西海岸骑行道全面贯通。
鯤鹏径二号桥 来源:hcs成行工作室
山海连城总设计团队总负责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梁表示,"山海连城"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精细化营造的过程。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比香港麦理浩径、大美督单车径等数十年的匠心营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与进取创新。
吸引香港户外运动爱好者北上
深圳的"山海连城"计划积极开发户外运动路线,不仅满足深圳市民需求,还吸引香港户外运动爱好者北上打卡。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户外教育中心主管林升表示,深圳登协与香港攀山总会常有交流,今年还专门邀请香港攀山总会和香港旅联到深圳,打卡鯤鹏径的几段徒步路线。春节后已组织类似的深港驴友户外徒步活动至少8次,最多的时候约有400-500港人参与。他透露,许多香港驴友觉得深圳的徒步路线"野趣"更浓、更自然。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曾表示,在2024年把红花岭约500公顷土地指定为郊野公园,与深圳梧桐山风景区互相呼应,打造贯穿深港两地的生态走廊。记者注意到,在深圳的山海连城计划中,提到了建设连通香港的山海连城生态魅力骨架,通过口岸连通、深圳河碧道建设、梧桐山-红花岭-八仙岭生态走廊打造实现深港生态游憩网络的连通。
深圳全力推进"山海连城"计划各项工作,持续营造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全域亲自然公共游憩网络,相信将为港深两地户外运动爱好者带来更多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