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拜年”火遍朋友圈,营销的终局是拼技术
“AI拜年”火遍朋友圈,营销的终局是拼技术
每年春节前夕,都是互联网营销的关键阵地。202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AI"花式过年"。以百度搜索的"春节祝福语"活动为例,用户只需一张照片和一句文案即可生成一张喜庆的拜年贺卡,这种个性化十足的方式点燃了春节的热闹氛围。
"AI拜年"走红,密码是没有"AI味儿"
时间回到2023年初,AIGC的热潮刚刚被引燃,一些企业顺势抓住了"新春祝福"的流量风口,让AI帮用户生成祝福海报。但这些海报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文案看似辞藻华丽却缺乏意义,生成的图片存在常识性错误,如生成的兔子没有尾巴。
相比之下,百度的"AI拜年"活动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其技术优势。用户在百度APP上搜索"春节祝福语",进入活动页面后,上传一张正脸照并输入一句话作为Prompt,即可生成一张拜年贺卡。令人惊讶的是,生成图片中的人物和上传的正脸照相似度高达90%以上,几乎看不到"AI味儿"。
这种成功背后,体现了两个关键点:
更有"文化":百度实现了特定人物的图像生成,不仅懂技术,而且有"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习俗里,春节的寓意绝不是表面上的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而是团圆和祝福。拜年贺卡的"主角"定义为用户自己时,有着别样的情感,直接将"年味儿"拉满。
更加真实:生成的图片毫无违和感,没有变形的手指,没有出现诡异的物品,而是完美还原了背景和人物的秒不特征,终于摆脱了"一眼假"的尴尬。
"好玩"的背后,离不开iRAG技术
2024年11月的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布了赋能AI的技术——iRAG。这是一种全新的检索增强文生图范式,将百度搜索的亿级图片资源和文心大模型的生成能力结合,实现了对用户的需求和真实世界的场景进行对齐,然后生成符合现实的图像。
作为一种纬度上的探索,iRAG通过提升系统复杂度,进一步提升了生成内容的可靠性,并赋予了文生图更大的实用性。以"拜年贺卡"为例,普通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等待几秒钟,就能生成一张张有趣的"拜年贺卡"。
更大的想象力,在于产业化落地
iRAG技术的原理可以拆分为三步:
- 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理解,自动规划精确或泛化方案
- 对需要增强的实体,检索并选择相应的参考图
- 使用百度自研的多模可控生图大模型生成图像
这种技术在产业化落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例如,建筑设计企业、电商企业、广告企业、装修设计企业等,都需要标准化的内容生产,而且要稳定输出、行为可控,这恰恰是iRAG着力解决的问题。
可以预见,建筑设计、广告策划、品牌传播、影视娱乐等所有涉及到图像制作的行业,都可能在iRAG技术的赋能下降本增效,在产业端释放出诱人的想象空间。
写在最后
两年来,大模型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地,持续迸发出新质生产力。也许两年后再来审视2025年初的"AI拜年"热,被记住的将不仅仅是"好玩",而是iRAG走向千行万业的标志,届时将有50%的视觉设计基础工作都iRAG参与完成,连煎饼摊的老板都能设计出自己的个性化菜单。
在大模型的起始阶段,每一个创新都有可能开辟出一条前人未曾涉足的道路,iRAG的探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