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怎样过年?(南昌和九江篇)
江西人怎样过年?(南昌和九江篇)
江西的年味,既保留了贴春联、放鞭炮、拿压岁钱等传统习俗,又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南昌的"二十四过年"、"吃年斋"、"换茶",九江彭泽的"赶野猫"驱傩仪式,这些独特的年俗文化,展现了江西人民对新年的独特理解和庆祝方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江西过年,除了贴春联、放鞭炮、拿压岁钱、拜大年……这些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备”的活动外,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迎年方式。今天的《江西人怎样过年》带你领略南昌和九江的年俗,让你感受独具江西特色的“年味”。
在南昌有一种说法,当年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因此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南昌人也因此时常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在南昌,有吃年斋的习俗。“作兴”大年初一吃素食,以豆腐、青菜为主,这叫“吃年斋”,也叫“报母斋”,虽然味道很清淡,有人不喜食,但这是传统,每年少不了。
九江驱傩仪式“赶野猫”
南昌人过年还有换茶的习惯。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地道的南昌方言把过年用点心和糖果招待客人叫做“换财”。大年初一,一大早小孩子就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红布袋,去族人家拜年并索要“换财”,直到把小布袋装满才回家。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九江,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也是十分有趣。比如,在九江彭泽,有一种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而又独特的驱傩仪式,叫“赶野猫”。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活动的组织者从村里挑选一些善于奔跑、身体健康的男孩,将其画花脸、头裹黑巾、两耳边插上下尖上宽的黄表纸、用红布条在额前绾个小结,装扮成“五猖兵马”。五猖,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神,专门负责逐疫驱鬼。初七恰逢他们的差日,需要出来值班。在锣鼓的助威声中,“五猖兵马”手执三股钢叉,满村奔跑,挨家挨户“抄家”驱鬼逐疫,保证一年六畜兴旺、粮食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