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立案指引,不会起诉的看过来!
民事案件立案指引,不会起诉的看过来!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的需求,方便诉讼当事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为当事人整理出这份民事立案指引,供随时查阅参考,建议保存收藏!
起诉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有明确的被告;
-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管辖法院
当你确定已经符合起诉条件了,接下来首先要确定的问题是向哪个法院起诉,也就是常说的案件管辖。选对管辖法院很重要,没有管辖权你的案子可能会被不予受理。
管辖的一般原则为:“原告就被告”。即对公民提起诉讼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这些人民法院对案件都有管辖权。
小贴士:如何理解公民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
- 公民住所地:公民的户籍地,通常为公民身份证上登记的住址。
-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 公民经常居住地:对于公民离开住所地到起诉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需提供证明)
常见的诉讼案件管辖法院都是哪里
离婚纠纷案件
对于离婚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均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纠纷案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合同履行地主要是指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者接受该义务的地点。对于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合同履行地点作为合同履行地。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履行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就需要根据争议标的是给付货币还是交付不动产,亦或其他标的确定合同履行地。如果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争议标的为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争议标的为其他标的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及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双方当事人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则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
诉状怎么写?传统起诉状副本
如果这种诉状你不会写,请看下面:
为方便人民群众向法院提起诉讼,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的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制定了《部分案件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利用表格化、要素式模板,为当事人起诉、答辩提供了指引。
注意:原文中包含二维码扫描获取完整内容的功能,在此无法实现,建议读者访问原文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空白文书样式
民间借贷纠纷
原标题:《民事案件立案指引,不会起诉的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