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Chinoiserie风格中的文化再现与他者化现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Chinoiserie风格中的文化再现与他者化现象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3504628_121957301

导读:Chinoiserie风格是欧洲对中国文化的理想化和浪漫化再现,通过特定符号的选择与重构,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这种文化再现不仅体现了欧洲对东方的浪漫想象,也包含了中国在应对这一需求时的策略性回应。

文化再现理论(Cultural Representation Theory)由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提出,探讨了文化符号如何通过语言、艺术、媒体等形式来表达或“再现”特定文化和社会现象。再现不仅仅是复制或模仿现实,而是通过符号化的方式重构意义,使其符合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诠释。

霍尔认为,再现是建构社会和文化意义的核心过程。它涉及符号如何被编码、传达和解读。不同的文化对相同的符号或图像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这取决于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再现过程因此不仅传达信息,还在重新定义、构建并可能改变我们对“他者”的理解。

在文化再现中,常见的是“他者化”(Othering)的现象,即在再现另一个文化时,往往会突出其差异性,强化“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界限。再现并非简单地反映现实,而是经过过滤和选择,带有特定文化的偏见和想象。

Chinoiserie风格是一种源自欧洲的艺术和设计风格,起源于17世纪,并在18世纪中期达到巅峰。这个风格通过欧洲人对中国及东方文化的理想化和浪漫化再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表达。Chinoiserie风格作为一种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再现和诠释,可以通过霍尔的文化再现理论来深入分析。

符号的选择与过滤

在Chinoiserie风格中,欧洲艺术家从中国文化中选择了特定的符号元素,如龙、凤、云纹、花鸟等。这些符号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象征意义,但在欧洲的再现过程中,很多符号的原有文化内涵被忽略或改变。

1735年制作的梅森硬质瓷器作品

例如这件约1735年制作的梅森硬质瓷器作品,拥有矮胖的葫芦形,带有竖直的凸棱纹。配有镀金的青铜手柄,手柄呈龙形,带有洛可可风格的卷轴和叶饰。两幅中国风图案嵌在金色的框架中,带有镀金的卷饰、光泽面板,以及紫色和铁红色的叶饰和带状纹。作品不仅将瓶颈部分混合装饰印度风格的花卉和飞鸟,且将龙制成手柄,后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帝王权威和吉祥,但在欧洲的Chinoiserie作品中,它更多地被当作神秘、奇异的东方元素,失去了中国文化中对龙的深层理解。

符号的再构建

在Chinoiserie的作品中,中国元素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适应了欧洲的审美需求。例如,许多中国的自然景象、园林设计等在欧洲被重新改造,结合了欧洲的巴洛克或洛可可风格,创造出一种融合了东西方审美的视觉风格。这种重新构建实际上是通过西方的文化滤镜来看待和重塑中国符号,符合欧洲对东方文化的浪漫化想象。

再现的双向互动

尽管Chinoiserie是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再现,但这种再现并非单向的。随着Chinoiserie风格的流行,中国也开始通过外销商品适应欧洲市场需求,生产符合欧洲审美的瓷器、丝绸和其他工艺品。这种双向的互动再现展示了文化如何通过交流和商业活动相互影响,Chinoiserie不仅是欧洲对东方的浪漫化再现,也包含了中国在应对这一需求时的策略性回应。

例如Chinoiserie风格珠宝的代表着储粹宫ChuCui Palace,其珠宝设计并非单向的东方向西方的文化传递,而是东西方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双向再现。这种双向再现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价值和美学理念的互动,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

储粹宫 云舞 Dancing in Clouds 项链

以其作品“云舞 Dancing in Clouds”项链为例,作品不仅连接了东方美学与西式镶嵌工艺,更将中式大写意之境与西式抽象手法进行融合,成为一种东西方美学在时代背景下的双向再现。它大胆的抽象出鹤的脖颈,并以写意手法提炼鹤的头部与尾羽,抓住前者头部的红色肉冠以及尾羽丰密的特点,并保留Chinoiserie中的极繁风格,以此呈现仙鹤优雅气质及顾盼之间的身姿。

除了形态之上的出色提炼,作品更将中式大写意之境、西式抽象与中式水墨相结合,作品除一抹丹红外,其余皆只以黑白上色,它既是写实的,也是如水墨般纯粹的。作品所表达的既是鹤的鲜活形象,也是生命永在的感觉,正是因为黑白,因为纯粹,带来的往往是“不随四时凋”的精神。

他者化的过程

Chinoiserie的风格可以被视为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他者化”过程。欧洲艺术家将东方元素理想化或奇异化,强化了中国作为“他者”的形象。这种再现过程中,欧洲人并不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而是通过一种外在的想象将其浪漫化,营造出一种与自身文化相对立的、神秘的东方形象。这正是霍尔理论中的“他者化”,通过突出东方的不同和奇异性,欧洲文化在相对立的框架中强化了自身的优越感和中心地位。

英国威廉宫Wilanów Palace的“中国房间Chinese Room”

英国威廉宫(Wilanów Palace)的“中国房间”(Chinese Room)是典型的Chinoiserie室内设计例子。这间房间装饰着许多中国风的元素,如镀金雕刻、瓷器和漆器,但这些元素并不完全忠实于中国的原始设计,而是经过西方艺术家重新诠释后,用来营造一种带有幻想和异域情调的空间氛围。房间中的装饰品大多是欧洲手工艺品,却模仿了中国风格,呈现出西方对中国的浪漫化理解,表现了典型的他者化过程。

通过文化再现理论,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Chinoiserie风格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作用中被构建。它不仅仅是欧洲对东方文化的简单模仿或复制,而是通过“他者化”的过程,重新赋予了中国文化符号新的意义,适应了欧洲的美学需求和文化想象。这种再现既带有理想化和异域化的特质,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的双向互动,特别是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呈现出跨文化交融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储粹宫的珠宝设计正是这种双向再现的现代典范,展现了Chinoiserie在当代背景下的延续与创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