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性视角看市场择时
从流动性视角看市场择时
本文从流动性视角出发,通过分析M2和社融数据,构建剩余流动性指标,探讨其对股市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上旬表现优于下旬的规律与银行月末存贷考核制度密切相关。同时,剩余流动性的变化能够有效预测市场走势,为投资者提供择时参考。
市场上旬的表现在平均涨跌幅度和上涨概率方面均好于下旬。背后的驱动逻辑在于银行月末的存贷考核制度,致使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天然的形成了潮汐结构。按照社融数据发布的时间,单一地在社融发布前(上半月)持有多头能够获得相对优势产生超额,以中证全指为例自2016年初至2024年10月15日,单一社融前多头可产生年化7.16%的超额收益。
剩余流动性的变动蕴涵潜在景气的变化方向。定义剩余流动性为M2同比-社融同比,可表征未被实体经济吸收的市场流动性,逻辑上剩余流动性的高低与风险资产走势存在负相关,剩余流动性越低表明实体融资需求越旺盛,银行的融资渠道不足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反之,说明实体融资需求越低,经济就越低迷;使用剩余流动性数据的高阶差分并据其建剩余流动性组合择时信号,在各宽基指数上均有一定准确度,小市值股票对流动性的驱动更加敏感。
结合M2和社融的形态可对剩余流动性进一步解构。结合M2和社融的变化可将原始的4个象限细化至12个,剩余流动性的变动形态结合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可以解释不同择时形态的风险异同。最终构建了辅以期权加以保护的剩余流动性择时策略。以沪深300指数作为交易标的,回测自2016年2月29日至2024年10月15日,年化收益12.89%,年化超额9.01%,有效缓解原始择时在2024年9月的空头仓位带来的回撤。
今年以来高频“困难”模式。“+----”、“-+++”、“--++”, 三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剩余流动性样本状态占据了今年已披露数据的80%。“+----”是8、9两个月的数据状态,虽然剩余流动性的一二阶差分均指向了空头,但需小心货币供给改善带来潜在大幅反弹的影响,建议可以参考月初至社融发布的市场行情做出调整。10月初至社融发布5个指数平均跌幅1.64%,非极端行情,或可额外使用看跌期权保护或转而持有多波组合规避风险。
风险提示:若市场环境或政策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可能造成行业发展表现不及预期;报告中相关数据仅供参考;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可能存在误差 。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性风险。
图1:社融数据发布时间分布
图2:社融发布前后市场表现
图3:剩余流动性环比与环比加速度
图4:剩余流动性组合信号与市场表现
图5:不同宽基指数择时表现
图6:择时回报与胜率
图7:剩余流动性择时策略表现
图8:剩余流动性择时策略年化收益
图9:不同指数超额业绩对比
图10:细化样本象限
图11:“+----”样本象限
图12:“-+++”样本象限
图13:“-+++”样本收益特征
图14:“--++”样本象限
图15:期权虚值档位敏感度测试
图16:增强策略回测业绩
图17:增强策略回测业绩细节
图18:不同指数增强策略表现
图19:增强策略年度收益对比
图20:2024年剩余流动性样本状态
图21:研究报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