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联合水光美白淡斑时应该如何配比?
氨甲环酸联合水光美白淡斑时应该如何配比?
氨甲环酸是一种常用于治疗黄褐斑和美白的药物,其给药方式多样,包括口服、注射和外用。当氨甲环酸与水光疗法联合使用时,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达到更好的美白淡斑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氨甲环酸的使用原理、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对比,以及与水光疗法联合使用时的具体配比和操作方法。
氨甲环酸用于黄褐斑及美白的原理机制
氨甲环酸,又称止血环酸,在中国台湾又被称为传明酸。它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具有止血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其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原理是:黄褐斑中黑色素的形成是由于皮肤受到紫外线刺激后,激活了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多巴最后演变为黑色素,黑色素转移到皮肤表层后形成斑点。而氨甲环酸可与酪氨酸竞争酪氨酸酶,抑制其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同时氨甲环酸还可以抑制黑色素的转运和扩散,达到淡化色斑的作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
1. 口服给药
口服氨甲环酸的疗效已得到广泛验证。有研究显示,对128名黄褐斑患者口服0.25g氨甲环酸、0.2g维生素C和0.02g维生素E,与每日只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6-8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皮损明显消退,总有效率为82.03%,显效率可达49.21%。该研究还发现增加治疗时间或增加疗程比增加氨甲环酸的剂量更为有效。
2. 外用给药
在美国,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是外用三联疗法(含有4%的氢醌、0.05%的视黄醇和0.01%的氟轻松),这被视为治疗黄褐斑的金标准。外用治疗是皮肤病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其非侵入性,更易被患者接受和耐受。外用氨甲环酸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皮肤,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口服氨甲环酸或更愿意使用外用药物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3.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塑疗法,是一种通过皮内注射的方式将氨甲环酸直接输入真皮层或更深层。与口服相比,微量注射可以避免全身性的药物作用;与外用治疗相比,微量注射可以使药物达到皮肤更深层。
氨甲环酸联合水光配比
有研究显示,选取7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划分成口服组与水光注射组,每组35例。口服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片剂(0.24 g/次),2次/d。水光注射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0.24 g加入生理盐水溶解为3.5 mL,根据皮损具体位置调整注射深度为0.8~1.2 mm,且根据皮损范围调整每次注入量,设定返回比重是35%,每个月诊治1次,1个疗程6次。
临床结果显示,口服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7.1%、54.3%,而水光注射组患者为22.9%、65.7%。氨甲环酸水光注射的使用方式优于口服。
因此,在临床时间中,氨甲环酸注射液在中胚层治疗中也比较常见,可以单独或者与谷胱甘肽、VC等成分复配加在水光里,也可以通过滚针或者是纳晶进行导入。常规水光针以非交联透明质酸为载体,搭配不同营养物质可以达到不同的功效,当搭配氨甲环酸时,可达到美白祛斑的作用。
1. 美白:1:5或1:10稀释
1:5稀释,即1ml氨甲环酸+5ml基础水光或无菌注射水;1:10稀释:1ml氨甲环酸+10ml基础水光或无菌注射水。
2. 淡斑:1:2.5稀释
即1ml氨甲环酸+2.5ml基础水光或无菌注射水;2ml氨甲环酸+5ml基础水光或无菌注射水。
常见的氨甲环酸注射液规格有5ml:0.25g和10ml:1.0g,一般每次使用0.1-0.2g左右就够了。普通美白剂量用0.1g,祛斑剂量可加大用0.2g。例如5ml:0.25g的规格,那么2ml就是0.1g,所以我们配美白水光,直接抽2ml配到水光针里即可。如果是祛斑,那就再加大一倍量。
3. 操作方法
- 全面部使用:中胚层注射、滚针、微针、手针、机打,单点0.01-0.03ml。(滚针使用可加0.6g谷胱甘肽)。
- 局部使用:局部淡斑淡化痘印,可在斑点处手针、滚针、微针,单点0.03-0.5ml。
小 结
- 水光或滚针微针操作时,稀释液可以是基础水光也可以是无菌注射水,绝对不可以是清洁液,清洁液不可以注射。
- 稀释液没有明确的固定量,但是敏感肌使用浓度不可以太高,会刺激皮肤。且浓度过高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刺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氨甲环酸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使用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