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的谥号、庙号、年号、尊号和封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的谥号、庙号、年号、尊号和封号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3/09/503199_1138356108.shtml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谥号、庙号、年号、尊号和封号是皇帝和贵族们的重要称号。这些称号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地位和身份,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些称号的含义和演变过程。

古代的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去世后,朝廷加给一个称号,即为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即位皇帝宣布,其他人的谥号由朝廷赐予。加谥号,从西周开始;秦始皇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便废除了谥号;汉朝重新恢复,后代一直沿用。

谥号带有评判性,根据逝者生平行为,大致分三类。一是带褒义的,如文、武、昭、景、明、庄;二是带贬义的,如灵、厉、炀;三是表同情的,如哀、怀、悼。汉武帝在位54年,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攘夷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谥号武;汉哀帝在位6年,驾崩时年仅25岁,谥号哀;汉灵帝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卖官鬻爵,搜刮钱财,大修宫室,导致黄巾起义爆发,谥号灵。

帝王的谥号起先多用一个字,如周昭王谥号昭,秦穆公谥号穆;后也有用两个字的,如秦庄襄王谥号庄襄,汉光武帝谥号光武;少数用三个字,如卫武公谥号睿圣武。唐朝开始,皇帝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如唐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明太祖谥号21个字,清太祖谥号25个字。非帝王的谥号大多用两个字,如诸葛亮谥号忠武、岳飞谥号武穆。

帝王的谥号可以追加或修改。如唐太宗,初谥文皇帝,后加谥为文武圣皇帝,再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又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武则天初谥则天大圣皇后,后改为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则天皇后,又加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谥号起先比较客观。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修筑长城,赵国迅速强大,但晚年昏庸糊涂,最终饿死沙丘,谥号武灵,一褒一贬,符合实际。但后代有的谥号名不副实。如秦桧竟被宋高宗谥为忠献,数十年后,才被宋宁宗改谥缪丑。

除朝廷加谥号外,还有私谥。文人隐士的谥号,一般由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陶潜去世,颜延年作悼词,谥之为靖节征士;林逋去世,时人谥之为和靖先生。

古代的庙号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称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称太宗,太戊称中宗,武丁称高宗,只有杰出的帝王才有庙号。周朝、秦朝,被废止了近千年。汉朝逐渐恢复,西汉14位皇帝6位有庙号。三国以后,除某些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总是称祖或称宗。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称祖,如汉高祖、宋太祖;继嗣的君主称宗,如唐高宗、宋仁宗、明思宗、清宣宗。

庙号也有褒贬之分。一般说来,高祖、太祖创业建国,世祖、成祖重振国威,太宗、显宗发扬光大,世宗、成宗继业守成,圣宗、兴宗是中兴之主,仁宗、孝宗是仁爱之君,熹宗、光宗昏庸无能,哀宗、思宗则亡国败家。

谥号和庙号并称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如汉世祖光武皇帝、汉显宗孝明皇帝。

古代的年号

年号,是皇帝用来表示年份的一种称号,也成为皇帝的代称。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建元年号。从此以后,皇帝即位就要建立年号,也叫做建元。

皇帝的年号一向很考究,冀望在位期间能国泰民安。如唐高祖年号武德,表示以武佐德,平定天下;宋太祖年号建隆,表示希望国运兴隆。皇帝常常从《易经》中选择用作年号的字,如乾道、保合、太和、利贞、大明等,都出自《易经》。

年号一般为两个字,如永和、贞观、元嘉、万历、康熙等。三字年号,始于新朝王莽的始建国。四字年号,始于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唐朝武则天曾用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作年号。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皇帝在位,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改元。遇到天降祥瑞或重大事件,一般要改元。如汉武帝在位,先后改元10次。其中,公元前122年某日,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白麟,认为这是吉祥神物,于是改元元狩;过了6年,又获得一尊宝鼎,认为这也是吉祥神物,于是改元元鼎。唐太宗在位24年,只用贞观一个年号;而武则天在位21年,用了17个年号。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康熙,长达61年。

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如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换刘辩、刘协两任皇帝,改光熹、昭宁、永汉、中平四次年号。有的年号重复使用。如汉武帝创立的建元年号,东晋康帝、前赵昭武帝、前秦宣昭帝、南朝齐高帝都用过。年号还可能有不同写法,如唐殇帝年号唐隆,后为避玄宗李隆基讳,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唐朝以前,帝王一般称谥号,如齐桓公、隋文帝。唐朝以后,改称庙号,如唐高祖、宋徽宗。明朝以后,则常用年号来称呼,如万历皇帝、康熙皇帝。

古代的尊号

尊号,是古代为皇帝、皇后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起源于秦朝,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始称皇帝,始皇就是最早的尊号。嗣位皇帝称前皇帝为太上皇,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为尊号。明清朝对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所加的尊号,一般称徽号。

尊号盛行于唐朝。一般在生前由大臣们所奉。如高宗,尊号天皇;中宗,尊号应天神龙皇帝。也有的死后由后代皇帝追加。如高祖,去世后近40年,高宗为之上尊号神尧皇帝。尊号可以多次加予,一般不断加长。如武则天,高宗时尊天后,在位时尊圣神皇帝,后又加尊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等,退位以后尊则天大圣皇帝;玄宗,初尊开元神武皇帝,经6次加字,最终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

古代的封号

封号,是君王赐给皇亲国戚、有功臣民的称号;一般在生前赐予,亦可在身后追加。自周朝起,封号一直伴随着整个帝制社会而存在。

封号,多以爵位、封地命名。如周公旦,氏周、名旦、爵位公,封号为公;韩信帮助刘邦打天下有功劳,刘邦赐予他封地淮阴、爵位侯,封号为淮阴侯。有的以功绩命名。如孔子对文化有重大贡献,姜太公在灭商中功勋卓著,分别被唐玄宗追封为文宣王、武成王。有的以吉祥词命名,如清朝唯一的汉人公主孔四贞被封为和硕格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