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脑瘫孩子最好的“医生”:段传伟教授解析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父母是脑瘫孩子最好的“医生”:段传伟教授解析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和认知能力的疾病,目前中国约有200万至400万脑瘫儿童。早期治疗和康复对患儿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父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将为您介绍父母如何在家庭环境中为脑瘫儿童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
脑瘫,或称为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孩子在运动、姿势及某些认知能力方面的发育障碍。根据调查,我国现有脑瘫儿童约为200万到400万。早期的治疗和康复对患儿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你可能没有想到,孩子的父母,恰恰是他们最好的医生。今天,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脑科中心的段传伟教授将带领我们了解为什么父母是脑瘫孩子康复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分享一些家庭康复护理的方法。
父母在脑瘫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脑瘫儿童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治疗伙伴。段传伟教授指出,父母不仅是孩子的情感支持者,还是最直接的康复指导者。与医院的专业治疗相结合,父母在家中进行的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心护理和训练,父母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1. 指导孩子行走
行走是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段传伟教授强调,父母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习行走。具体的方法如下:
- 基础训练:父母站在孩子背后,双手抓住孩子骨盆两侧,帮助孩子的骨盆依次向前旋转,这样能帮助孩子感受到交替步行的感觉。
- 被动迈步:站在孩子背后,让孩子的背部紧贴父母身体,双手握住孩子上臂,帮助孩子迈步。通过父母的辅助,逐步使孩子体验行走的动作。
- 学步车训练:用学步车训练孩子的行走,逐步减少父母的帮助,直到孩子能够独立行走。
小提示:在进行行走训练时,父母要特别注意纠正孩子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确保孩子能够用全脚掌行走。
2. 指导孩子学会大小便
帮助脑瘫儿童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是康复训练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段传伟教授建议,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 定时训练:每天定时让孩子坐在便器上15分钟,逐渐让孩子习惯大小便的流程。
- 指导独立操作:当孩子能自主示意大小便时,要开始训练孩子自己脱裤子、坐下、用卫生纸等动作。
小提示:适合训练的年龄一般为2岁以后,过早训练容易失败。训练时,不建议给孩子提供玩具,但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他们放松。
3. 指导孩子说话
语言是孩子社交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早期的语言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瘫儿童的语言能力。段传伟教授建议,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 使用卡片:准备一些带有动物图案的卡片,父母大声念出卡片上的动物名称,鼓励孩子跟着重复。
- 提问互动:向孩子提简单问题,让孩子回答“是”或“不是”,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鼓励孩子进行描述性回答。
小提示:在语言训练时,父母要清晰、明确地发音,从容易发音的音开始训练,如“a”、“i”等。
4. 指导孩子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是脑瘫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段传伟教授指出,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孩子训练穿衣:
- 基础训练:首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肢体和衣物,例如衬衣、裤子、鞋子等。
- 慢慢练习:帮助孩子选择最能缓解痉挛、最方便控制四肢的体位进行穿衣训练。
- 逐步增加难度:从简单的体位开始,逐渐训练孩子能够独立穿脱衣服。
小提示:无论训练花费多少时间,父母都应鼓励孩子独立穿脱衣服,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并最终掌握穿衣技巧。
结语
段传伟教授总结道,父母在脑瘫孩子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父母的关爱、耐心和专业指导,孩子不仅能够在生活技能上取得进步,也能增强自信心,逐步实现康复目标。父母的参与,不仅是帮助孩子克服生理上的困难,更是心理上的强大支撑。家长们应结合专业康复医师的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康复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鼓励。
本文专家来自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脑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