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寻迹:浅析强化君权的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和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寻迹:浅析强化君权的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和影响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4413271_121136726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通过三省之间的相互制衡和六部的具体执行,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历程、具体运作机制及其历史影响。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为了不断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地位,历代皇帝都想建立一种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的权力。而三省六部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与演变

三省六部制是一种权力分配方式,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三省相互制衡。三省六部制是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官制。

三省六部制的出现和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是在西汉前期实行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太仆、中丞令、卫尉、太祝、大司农、少府、大司寇、廷尉和少府)三府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说是对西汉三公九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唐朝以前,分设在各地的分机构一般由同一位官员担任最高长官,但是后来唐朝统治者对分设在各地的分机构进行了调整。

唐朝统治者认为,这些分机构的长官应该由不同的人担任,这样就能减少内部的斗争。到了宋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宋朝统治者又设立了观察使和节度使这两个官职。

明朝时期的朱元璋曾多次下令废除三省六部制和枢密院等机构。他认为这种制度虽然是一种集权的权力分配方式,但是由于这些机构属于临时机构,不能长期存在。

于是朱元璋便将这些临时机构改为了常设机构:中书省。

在隋唐时期,为了更好地行使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于是,出现了三省六部制这样一个新的制度。以三省六部制来分割地方政权,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三省六部制在唐朝建立之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力度的不断加大,三省六部制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由于历史条件和政治需要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在唐代以后不再单独存在了。到了宋代甚至出现了“三司推事”“三司使司”这样的特殊机构。后来又出现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特殊机构。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僚机构中一个基本的形式,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以后不再单独存在。在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吸取了以前王朝的教训,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和监督,废除了三省六部制和枢密院等权力较大的机构。

为了避免权力分散带来的弊端,清朝统治者在中央设立了军机处。清末时期,随着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改革活动的开展与进行,三省六部制遭到了彻底破坏,最终走向了崩溃。

我们可以看出,三省六部制也是在封建时期诞生的一种中央集权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概况

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中央政令,主管全国行政事务;

中书省主管全国的军政、人事和财务等事务;

门下审核诏书,负责审核诏书,提出建议;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并与门下省进行协商和决定。然后由尚书下发执行;中央三省各自对皇帝负责,互相牵制。在中央机构中,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管不同的部门。

六部是各部尚书的别称,因各尚书的职责不同,所以合称六部制。它的设置始于汉光武帝,北魏、北齐、北周沿用。部内分作几个司,如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分别掌管六个部门的政务。

吏:负责全国吏员的招募和考核,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如户口管理和赋税征收等;

户:负责全国户籍管理,征收赋税;

礼:负责国家礼仪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兵:负责全国军队的训练与军事方面事务;

刑:负责全国司法方面事务,如断狱等;

工:负责全国工矿企业和手工业方面事务,如制作工匠等。

六部则是负责执行朝廷命令的机构。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可以很好地处理各项政务。

此外六部还有一些辅助官吏,如兵部掌全国武官选授和武职人员的管理。太仆寺掌天下马政等。鸿胪寺掌接待外宾之事。光禄寺掌祭祀、礼制和膳食供应。光禄寺与鸿胪寺均为朝廷的太仆寺监,亦称“两署”,在地方上也有“司农署”。鸿胪寺和光禄寺是朝廷礼仪活动的主要场所,鸿胪寺主管朝会礼仪。

在地方机构中,行省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央与地方分权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的出现使得封建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使其最终成为国家社会事务、集中掌握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

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优势

一方面,它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皇帝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势力。

但不管怎么说,三省六部制都是封建王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的产生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将行政管理和监察事务分开,有利于相互牵制。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相配合;既相互监督,又相互牵制。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

这一制度的形成对封建国家行政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省”在政治上虽有其作用,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另外,由于三省的权力都集中于中书、门下两省,实际上是皇权的延伸和加强。地方上,六部与各州郡一样隶属于中央。这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它的优点是:在处理朝廷政务方面,中央官制比地方官制更加完善;在管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中央机构比地方机构更加严密。

三省六部制的产生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将行政管理和监察事务分开,有利于相互牵制。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央官僚机构内部实行相互牵制监督的办法,有利于皇帝加强对官僚机构和地方官吏的控制。

另外,由于三省的权力都集中于中书、门下两省,实际上是皇权的延伸和加强。地方上,六部与各州郡一样隶属于中央。这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官制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三省六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缺陷

在历史上各个王朝建立之初都采取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式创新来加强中央集权力度和控制地方政府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目的。而三省六部制度则是这种创新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制度了。

虽然三省六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过,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和忽视的。

在皇权的独尊地位下,皇帝个人凌驾于朝廷之上,掌握了国家行政大权。中央机构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出现了官僚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不可能把权力下放给各个部门,导致机构膨胀。容易出现权多官少、官位低、相互勾结等弊端。特别是在唐朝后期的军阀割据时期,三省六部制更是成了摆设。

因此,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两面性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并接受的。在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式的创新,在发展初期产生了一定作用和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隐患。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它却不再具有实质的作用和意义。当封建社会进入晚期时国家生产力不断下降导致中央集权力度不断加大。

于是而三省六部制这种中央集权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这样一个制度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了。在三省六部制度诞生之初就体现出它促进中央集权力度不断加大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因此才能才能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下去。

总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三省六部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一制度作为一种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是不能脱离当时历史条件而单独存在的。它是在封建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和君主集权制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善的产物。从三省六部制在唐代推行并得到完善、在宋代得以进一步发展完善等情况来看都说明了这一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