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砸锅卖铁”到全球巨头:柳传志如何熬过创业至暗时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砸锅卖铁”到全球巨头:柳传志如何熬过创业至暗时刻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2/17/47115229_1146620245.shtml

从1984年创立联想前身,到带领公司收购IBM PC业务,再到成功退居幕后培养新一代领导者,柳传志用30多年的时间,将一个仅有11人的小团队打造成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他的创业故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每一次困境都成为了他成长的契机。

一、穷到交不起电费,创业从“卖电扇”开始

1984年,柳传志带着11位同事、20万元资金和满腔热血,成立了联想的前身。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创业之初,公司穷得叮当响,不仅办公设备简陋,甚至连买一台电脑的钱都要东拼西凑。

有一次,电费没交上,整个办公室一片漆黑,柳传志只能“拉着员工在烛光下开会”,堪称浪漫与悲壮并存。

公司早期甚至没明确的业务方向——“我们干点啥能赚钱?”这群科技男居然尝试过卖电扇、做旱冰鞋代理,还卖过电子表。

柳传志后来开玩笑说:“啥都干了,就是还没找到主业。”可笑归可笑,这段经历为后来的业务铺平了基础:敢试错,敢折腾,不丢人。

二、“汉卡”成名,却差点被山寨毁掉

创业头几年,柳传志团队终于找到了方向:研发一种让电脑能显示汉字的设备——联想汉卡。这款产品让公司第一次尝到了“技术变现”的甜头。

然而,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假冒伪劣”的洪流扑面而来,市场上到处是山寨联想汉卡。

柳传志气得睡不着觉,摆明了“我的心血成果凭啥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为了应对危机,他开始重视品牌保护和市场推广。

通过与政府合作清理盗版,他成功扭转局面,联想的汉卡不仅重新站稳脚跟,还成为国内市场的热销品。

这一役,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创业,不仅要会技术,还得懂得打“守护战”。

三、团队内讧,柳传志的“甩杯子时刻”

在柳传志的创业故事里,有一次“砸杯子”的桥段可谓家喻户晓。那时,联想业务逐渐壮大,但内部管理却跟不上,有些创始成员认为自己“功劳大”,因此不服气分配方案,甚至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某次会议上,柳传志再也忍不住了。他一把抓起桌上的茶杯,怒吼道:“别吵了!公司要发展,得靠制度,不是靠吵架!”那天,杯子摔碎了,团队却“碎”出了一个共识:谁有能力,谁就上,管理必须规范化。

这次事件不仅让联想脱离了“兄弟公司”的松散模式,也为后来的职业经理人文化奠定了基础。柳传志后来回忆:“创业不怕困难,就怕人心不齐。管好团队,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第四幕:IBM并购危机,压力大到失眠

2004年,柳传志带领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这场“蛇吞象”的操作虽然让联想名声大噪,但也把公司推上了一个“生死关头”。当时,外界质疑声不断,媒体直接放话:“联想就是自取灭亡!”

更大的压力来自内部:团队文化差异巨大,融合难度超乎想象,甚至一度出现市场份额下滑。柳传志曾坦言,那几年,他几乎天天失眠,“感觉压力大得人快崩了。”

为了熬过这段至暗时刻,柳传志采取了“先稳后攻”的策略。一方面,他让杨元庆全权负责全球业务,自己退居幕后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他亲自出面稳定投资者信心,并用耐心化解内部矛盾。这种冷静的危机处理,最终帮助联想从巨亏到盈利,并站稳全球PC市场的脚跟。

五、从“抗压”到“传承”的智慧

创业的艰难时刻,不仅让柳传志成为一名更强大的企业家,也塑造了他的领导哲学。回首创业初期的种种,

他总结了三个抗压“秘诀”:

别怕穷:困难只是阶段,熬过去就有机会翻身。

团队第一:再大的危机,只要团队团结,都有办法解决。

敢赌也敢认输:做企业就是一场长期博弈,输了一局没关系,关键是要有长远的眼光。

到了2011年,柳传志决定退居幕后,把联想的管理权交给下一代。他说:“企业家不能只靠自己,我的任务是带出一群优秀的人。”这份睿智,让他不仅成为创业者的楷模,也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精神领袖”。

柳传志的“熬”与“赢”

柳传志的创业史,就是一部熬过无数至暗时刻的成长史。他告诉我们,创业没有捷径可走,但只要坚持住,迎接你的,可能是一个从未想过的高度。

柳传志的经历就像一句话:“生活可以压你千百次,但只要你还敢站起来,奇迹就可能发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