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奶牛场犊牛腹泻管理,帮您增加养殖场收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奶牛场犊牛腹泻管理,帮您增加养殖场收益!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nnyxh.com/index/article/id/1288.htm

腹泻是犊牛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可发生在犊牛饲养的各个阶段,阻碍犊牛健康生长甚至导致犊牛死亡,严重影响牧场养殖效益及行业发展。引起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多而复杂,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也尽不相同,若想对症下药,就要正确分析腹泻原因。

管理不当引起腹泻

产房接产

脐带是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做好脐带的消毒对预防犊牛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脐带消毒时间越早越好,在新生犊牛娩出后立即用7%的碘酊消毒,在喂完初乳后对脐带进行第2次消毒,在犊牛转移到犊牛岛后进行第3次消毒。

针对呼吸正常的新生犊牛,接产员用手伸入犊牛口腔内清理其中的黏液与羊水时,需要用消毒水洗手或更换一次性手套。产房污染的卧床垫料要及时更换,新生犊牛要尽快与母牛分离开,减少母牛与新生犊牛的接触时间,减少母牛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犊牛的机会。

初乳管理

初乳质量不合格,饲喂数量不够,初乳消毒不好都会引起犊牛的被动免疫力降低,进而患病。新生犊牛大肠杆菌败血症与初乳免疫球蛋白转移、被动免疫失败有关。初乳质量的判定用初乳折光仪测定(百利糖度仪),若百利糖度≥22%,则初乳级别为优质,若在18%~21%之间为合格,<18%为不合格。22%以上的初乳可饲喂或保存。合格的初乳装入初乳灌喂袋内在巴氏消毒机内消毒,温度设定60℃,消毒时间60min。待温度降至39~40℃,给犊牛灌服。多余的初乳在冰柜内保存,冷冻的初乳在解冻机内解冻后加温至38~39℃再饲喂新生犊牛。初乳饲喂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出生后0.5~1.0h内,饲喂量为体重的10%。体重在30kg以上的犊牛,饲喂4kg;体重在30kg以下的,饲喂3kg。第2次饲喂时间在第1次喂后8.0h,饲喂量为2kg。对饲喂初乳后2~3日龄的新生犊牛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医用手持式折光仪检测血清总蛋白,>5.5g/dL判定为合格,合格率应≥95%。初乳被动转运要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至少达到1000mg/dL,最好达到1600mg/dL,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合格率应达到100%。犊牛血清中IgG如果低于500mg/dL水平,犊牛极易感染败血性大肠杆菌,而处于500~1000mg/dL水平的犊牛能获得部分的抵抗力,但仍存在发生败血性大肠杆菌病的风险。

犊牛体内的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IgG常作为初乳和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主要参考指标,与IgM、IgA水平显著相关。IgM是抵抗败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最主要成分,它能溶解细菌、中和病毒,是对抗微生物的天然抗体,其效用比IgG大100倍,当IgM低于80mg/dL时,表明免疫球蛋白被动转移不足或失败。

营养缺乏性疾病引起腹泻

维生素 D 缺乏症

新生犊牛会出现异食现象。当2周龄以内的犊牛采食了卧床垫草、沙子,或舔舐自身或其他犊牛身上的被毛后,这些异物进入瘤胃内,而不能排出体外。这个日龄阶段的犊牛还不会反刍,吃入的卧床垫草在瘤胃内缠结成团,吃入的沙子沉积在瘤胃与网胃底部,舔舐的被毛在皱胃内形成毛球。这些异物刺激瘤胃、网胃、皱胃黏膜引起出血、溃疡,并常常继发大肠杆菌或沙门菌的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甚至死亡。为了预防该异食现象的发生,对1日龄和3日龄的犊牛,各注射维生素A、D、E注射液5mL。对发病率高的牧场,要检查新产牛亚临床型低血钙的发病率,调整饲料配方,补充维生素D。

硒缺乏症

硒缺乏症是造成犊牛骨骼肌、心肌变性,肝脏与肾脏组织坏死,顽固性腹泻为特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犊牛缺硒常同时伴发维生素E缺乏,因此也称为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主要发生在1周龄~3月龄内的犊牛。

土壤中硒含量决定饲料中硒含量,土壤中硒含量低于0.05mg/kg时,就是缺硒地区。饲料中硒含量低于0.05mg/kg,犊牛就可能发病;如果低于0.02mg/kg,犊牛必然发病。缺硒严重的地区,如果预混料硒添加不足,新生犊牛即可发生硒缺乏症。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缺硒,代乳粉和犊牛开食补充料中如果没有添加硒,就会引起哺乳犊牛的腹泻。

发病的犊牛可用以下方法治疗。一是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剂量为2~4mL/头,每天1次,连用3天;二是在犊牛开食补充料及代乳粉中增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三是给腹泻脱水的犊牛,补充电解质和水。

维生素 C 缺乏症

母牛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其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不能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因此,新生犊牛常常出现先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

对经常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的牧场和进入干奶期与围产期的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加入维生素C,每头奶牛2g/天,直到产犊为止。对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的新生犊牛,在奶中添加维生素C,0.5g/头,连续饲喂7天。对出现腹泻的犊牛,补充电解质。

传染性疾病引起腹泻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原因主要有轮状病毒性腹泻、冠状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性腹泻、沙门菌性腹泻、小球隐孢虫性腹泻和球虫性腹泻。传染性腹泻表现症状通常为排粪次数增多,腹泻犊牛排粪次数每天超过5 次。粪便性状异常,排出水样稀粪、带有肠黏膜的粪、不成型粪、巧克力色或带血的粪等。引起腹泻的病原不同,粪便性状也不同,根据粪便性状可初步诊断出引起腹泻的病原,如需确诊,还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复诊。腹泻的犊牛大多为混合性脱水,精神差,眼球向眼眶内凹陷,皮肤弹性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口干、唾液少,尿少。根据脱水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脱水。此外,腹泻的犊牛大多为代谢性酸中毒。无明显腹泻,但右侧腹围明显增大,皱胃内积存大量液体的犊牛常常表现低氯性碱中毒。

轮状病毒感染

规模化牧场8~15日龄的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常常达到30%以上,其中10%~40%的腹泻犊牛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充分补充水与电解质,经1周左右的腹泻后,至20日龄时大多牛犊都可康复。该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很低。

冠状病毒感染

对具有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发病后不久死亡的犊牛和对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猝死的犊牛,经多次的实验室诊断,结果为冠状病毒、梭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不表现腹泻症状。因此,冠状病毒是否引起犊牛腹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小球隐孢子虫病

8~15日龄犊牛腹泻40%~80%的病例是由小球隐孢子虫引起的。被牛粪污染的产房垫料、接产员污染的手清理犊牛口腔内羊水、污染的奶桶和不洁的灌胃器等,都可以将小球隐孢子虫卵囊,经口带入新生犊牛体内,经1~7天的潜伏期,引起小球隐孢子虫感染,导致犊牛腹泻。

想要有效预防小球隐孢子虫,就要加强产房消毒工作,严格规范接产操作,减少新生犊牛与母牛的接触,特别不能接触母牛的粪便;在奶桶中加入吸附剂,如蒙脱石粉或膨润土;在水桶中加入电解质,如达可;腹泻严重的犊牛,经口喂服螺旋霉素或阿奇霉素。

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在牧场环境内普遍存在。大肠杆菌的一些菌株能产生细胞毒素坏死因子,常导致新生犊牛胃肠黏膜溃疡、穿孔、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大肠杆菌在奶牛的各饲养阶段都可发生,不同日龄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也不同。

临床症状归纳为:神经型,可发生在1周龄~6月龄的犊牛;肠麻痹型,排粪少或不排粪,大多发生在1~7日龄;腹泻型,大多发生在7日龄内;皱胃穿孔型,从15日龄~2月龄前后;产肠毒素型,又称大肠杆菌败血症型,可发生在犊牛的各个饲养阶段。无论哪种类型,病牛体温都升高,采食减少或不吃,腹泻(败血症型不腹泻),精神沉郁,脱水(败血症型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皱胃积液型是低氯性碱中毒),死亡率高。

在诊断中,应注意不要把大肠杆菌病定性为单纯引起腹泻的病原,大肠杆菌败血症不腹泻、不脱水,发病后很快发展成内毒素休克,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划动,鸣叫、挣扎、死亡,有的发生猝死。渗出型大肠杆菌病大多在1~7日龄犊牛身上发生,腹腔内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引起肠管粘连,排粪困难或不排粪,直至死亡。有的新生犊牛皱胃内积存大量黑红色或灰色液体,腹部极度膨胀,犊牛出现脱水和低氯性碱中毒,死亡率很高。犊牛大肠杆菌感染后都有体温升高的过程,同时引起低血钙的发生,因而病牛大多卧地不起,病情进一步发展,体温降低,皮肤温度下降,病牛进入休克状态,这种病牛难以治愈。

要掌握死亡犊牛的病理剖检诊断技术,凡腹腔内和心包膜上附着黄色纤维素的死亡牛,凡皱胃黏膜水肿的死亡牛,凡皱胃穿孔的死亡牛,凡肺均匀一致的鲜红色出血、皱胃黏膜出血、肠管黏膜出血的死亡牛,都可以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经病理剖检诊断还不能确诊的死亡牛,要在无菌操作下采取肺、心包膜、肝脏、脾脏、皱胃、肠管等脏器的病料,送检品控部门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给出的报告往往不是单一病原,常常有3种以上的病原,要明确这些病原中哪种是真正的致病微生物。心包、肺、肝脏、脾脏等病料经培养基培养与细菌分离鉴定出的大肠杆菌,是导致犊牛死亡的真正致病菌。

沙门氏杆菌感染

沙门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30日龄后的犊牛易感,细菌经粪口途径进入犊牛体内,细菌血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然后定植于肠管黏膜,引起肠管黏膜的炎症与坏死,腹泻,粪便黏稠并带有大量肠黏膜与血液,脱水、消瘦。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毒力很强,死亡率高。

犊牛球虫病

近年来我国大型牧场中犊牛球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呈暴发上升趋势,主要发病日龄在3.5~4月龄犊牛,也有发生在6月龄的犊牛。大约有30%的犊牛发生水样腹泻,极个别犊牛粪便带有血液。感染球虫的犊牛肠黏膜遭到破坏,影响营养和水的吸收,饲料转化率降低,长达2个多月增重停止,延缓发情;严重的病例可造成死亡。

采取患有球虫病腹泻犊牛的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在显微镜下常常找不到球虫的卵囊,就认为断奶犊牛的腹泻不是球虫病,这是目前我国大型牧场诊断球虫病普遍存在的误区。因为球虫在犊牛体内向外排出卵囊是阶段性的,每3周向外大量排卵囊的时间为0.5~2.0天。因此,建议要反复、多次采样腹泻犊牛的粪便,进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球虫卵囊。我国各大型牧场对犊牛球虫病治疗的投药时间存在严重错误。几乎都是在断奶时投入托曲珠利(商品名百球清),应该改为断奶混群后第3周投托曲珠利(百球清)。因为规模化牧场哺乳犊牛饲养在犊牛岛内,是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这个阶段的犊牛没有发生球虫病,因此,断奶时在犊牛岛内投服抗球虫药不妥。要关注犊牛球虫病的潜伏期,潜伏期是治疗球虫病的最佳时期。

所以,各个牧场应加强产房接产管理、初乳质量检测、初乳消毒与饲喂的标准化管理,补充充足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另外也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检测与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