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战菲律宾战役:60万日军战死5万惨死45万,美军咋样虐打日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战菲律宾战役:60万日军战死5万惨死45万,美军咋样虐打日军?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AM70HCU0552P34A.htm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战役是盟军与日军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格局,也对整个二战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详细回顾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揭示日军在战役中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和日本在战败的道路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德国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选择了顽抗到底。尽管盟军从东、西两方面进攻,德国依然幻想着扭转局势。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国的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军队也在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德国的战败是彻底的,几乎没有恢复的余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情况则显得独特。尽管日本本土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轰炸,但整体上的损失却相对较小。特别是在冲绳岛上,日军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玉碎战",这种战斗方式显示了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然而,面对两颗原子弹的威慑,日本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宣布无条件投降。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美国当时没有使用原子弹,而是选择了大规模的地面登陆作战,那么美国可能会遭遇巨大的伤亡。这种情况甚至可能导致美军无法完全征服日本本土。因此,原子弹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本迅速投降,避免了更为血腥的地面冲突。

瓜岛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转折点,对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战役中,日军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其兵力和资源损失惨重。美国凭借其卓越的海空协同作战能力和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将两万名日军困在瓜岛,最终迫使大多数日军在疾病和饥饿的双重压力下悲惨丧生。

这一惨败使得日军在太平洋战区的优势迅速瓦解。曾经引以为傲的航母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海军的威望荡然无存。陆军不得不缩减战线,退守到西太平洋的各个群岛。东南亚的攻势大幅减弱,对新几内亚岛的进攻也逐渐陷入停滞。

在太平洋战区,美国军队的攻势正如同破竹之势。经过半年艰苦的战斗,他们成功地将日军从所罗门群岛驱逐出境。紧接着,美军的目标转向了马绍尔群岛,准备展开新的攻势。在南线,美军陆军在澳大利亚的充分补给和休整后,向新几内亚岛发起猛烈进攻,对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场攻势不仅改变了战局,也对日军的防线造成了严重冲击。

1944年,美军的攻势向马里亚纳群岛迅猛推进。马里亚纳群岛在日本"国防圈"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一旦美军突破此地,他们的B29轰炸机将能直接威胁到东京。面对这一关键战役,日本联合舰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决定全力以赴制定"阿号作战"计划,力图与美军决一死战。

然而,命运却对日军并不宽容。计划刚刚出台,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便不幸因空难身亡。丰田副武仓促接任指挥,未曾经历实际战斗的他在面对美军的强大压力下显得格外无助。这一变故似乎预示着日军的败局已然注定。

1944年6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展开了一次重要的攻势,目标锁定了战略要地——马里亚纳群岛。作为战事的核心,塞班岛的争夺战变得异常激烈。6月19日,战火蔓延至海上,美日两国海军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海战。

尽管日本海军航空兵展现出了不屈的斗志,试图扭转战局,但面对美军空中优势的压制,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美国的防空系统在此次冲突中表现出强大的威力,而日军的"零式战机"则显露出性能上的明显劣势。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日军航空兵在空战中遭遇了惨重的损失,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这场决定性的海战最终以日本军队的惨重失败告终。他们不仅丧失了两艘关键航母,还损失了近400架新型战机。这次战役的失败对日军的海上力量造成了严重打击,使得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劣势进一步加剧。

战役结束后,美军参谋部面临着重要的战略决策,需要选择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可选择的目标包括菲律宾、冲绳、日本本土以及台湾地区。然而,攻打日本本土的风险过于高昂,而冲绳和台湾由于长期被日本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使得进攻难度极大。

相比之下,菲律宾成为一个相对可行的选项。美国陆军对于在菲律宾登陆表现出强烈的支持,特别是麦克阿瑟将军,他带着为两年前在菲律宾的失利复仇的坚定决心,力争实现这一目标。

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决策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提出了清除太平洋上日本小岛的建议。他认为,这一策略可以有效切断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使其陷入孤立的困境。然而,美军参谋部在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后,最终决定将攻打菲律宾作为首要任务。

这个决策的背景复杂而深远。首先,菲律宾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控制菲律宾不仅可以为美军提供重要的补给和战略基地,还能直接威胁到日本在南太平洋的防线。其次,美军内部的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一决定中发挥了作用。

自马里亚纳海战以来,日本海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国海军凭借其强大的力量,牢牢掌控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使得日本舰队每一次出航都充满了被发现和击沉的风险。在东南亚近海,美军海空力量的猛烈打击几乎让日本舰船难以幸免,损失惨重。同时,美军对日本海上补给线的持续打击,导致日本本土陷入了严重的物资短缺。燃油、橡胶、大米等关键物资的紧缺,极大地削弱了日本的战争潜力,使得日本的战局更加岌岌可危。

1944年,美国军队开始在菲律宾南部展开猛烈的攻势。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局面,日本军方制定了一个名为"捷号作战"的战略计划,以期打破对其生存构成威胁的困境。这个计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捷1号作战"成为实施的首要任务。

在这个关键时刻,日军决定成立第14集团军,并任命了著名的指挥官——"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山下奉文在临危受命的同时,深知这场战役的复杂和艰巨,挑战远超过其想象。

第14集团军的编制看似庞大,由多个师团、旅团以及各类支援部队组成,总人数接近60万。然而,这支大部队的实战能力却大打折扣。实际可用于前线作战的精锐部队不过二三十万,而这些部队中不少是临时拼凑的,战斗力不如预期。

此外,日军还面临着严峻的装备短缺问题。重型武器和飞机的严重不足,使得日军在空中和海上完全失去了制权。尤其是在兵员运输过程中,美军的猛烈攻击使得许多部队遭遇了重创。例如,第26师团在运输途中遭到了美军飞机的疯狂轰炸,导致上万名士兵丧生。

1944年10月20日,美军在菲律宾的莱特岛发动了一场激烈的登陆战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为支援岛上的日军,决定全力出击,倾尽其所有兵力和战舰。

参战的双方总排水量超过200万吨。日军采取了多路突击的战术,试图通过奇袭打破美军在莱特湾的登陆行动,然而,他们的计划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日军损失惨重。不仅所有四艘轻型航母被击沉,还损失了三艘战列舰、六艘重巡洋舰和十一艘驱逐舰。这些损失占据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四分之一,使得日本海军几乎陷入瘫痪,名存实亡。

美军在莱特岛成功登陆,随即面临着日军第1师团和第16师团的顽强抵抗。这两个师团分别来自菲律宾驻军和关东军的精锐部队。第16师团长期驻守菲律宾,装备精良;第1师团则是从关东军调拨而来的精锐之师,士气高昂。

尽管如此,在美军强大的炮火和空袭下,日军只能在地形的掩护下苦苦支撑。战斗过程中,菲律宾遭遇了热带风暴,美军飞机暂时无法起飞作战,为日军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补给问题愈加严峻。粮食、弹药和药品的严重短缺让他们陷入困境。到1944年底,莱特岛上的日军几乎面临断粮的绝境,士兵的口粮急剧减少,子弹也不得不按人头分发。

1944年12月25日,美军基本控制了莱特岛,日军被迫在丛林中化整为零,艰难地寻求生存。随着战斗的持续,一些日军开始表现出极端的行为,抢劫当地菲律宾民众,甚至食用战友的尸体,许多人因为无法忍受压力而自杀。

1945年1月,日军尝试分散突围,却遭到菲律宾游击队的猛烈打击。第1师团的15,000名士兵中,只有700多人成功撤离,其余大多数在岛上战死。

在美军占领莱特岛之后,他们继续与菲律宾军队一道向吕宋岛推进。此时,日本军队在吕宋岛的防守主要由山下奉文指挥,旗下部队总数达到25万。其中,包括横山静雄中将指挥的"振武集团"8万人、塚田理喜智少将指挥的"建武集团"3万人,以及山下奉文亲自指挥的"尚武集团"15万人。

美国将领麦克阿瑟视吕宋岛战役为自己"雪耻之战",他动用了太平洋舰队的上千艘战舰和数千架飞机,为陆军推进提供了强大支持。美军对沿海和岛内的日军阵地进行了密集轰炸,战局变得愈发激烈。

尽管日军出动了神风特攻队试图对美军进行干扰,但效果不甚显著。美军在推进过程中虽然较为谨慎,但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先进装备,成功解放了巴丹半岛和马尼拉。在马尼拉战役中,日本海军违抗上级命令,固守城市,导致了惨烈的"马尼拉大屠杀",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

美军在菲律宾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军在这一战役中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超过50万名士兵阵亡,幸存者寥寥无几。美军的胜利离不开其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巨大优势。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为陆军的推进提供了火力支援和掩护,谢尔曼坦克和重型榴弹炮等先进武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军不仅在人员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因长期的饥饿、恶劣的环境以及毫无希望的抵抗,导致士气崩溃。菲律宾战役的结果对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布局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日本失去了东南亚的重要据点,与外界的联系彻底断绝,资源供应几乎中断。

菲律宾战役的胜利加速了东南亚地区的解放,为这些国家的重建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战后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

在全球范围内,此役进一步削弱了日本的战争潜力,使其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进程。这场战役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布局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最终的胜利增添了重要砝码。菲律宾战役的结果也在国际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存在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