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庭院建筑风水:四水归堂,天井养气
古庭院建筑风水:四水归堂,天井养气
在古代建筑中,天井设计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建筑手法,更蕴含着丰富的风水文化。从采光、通风到排水,天井在建筑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天井设计的风水智慧,以及它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四水归明堂:天井的聚财之道
天井作为住宅的经典设计元素,在现代别墅设计中得以复兴。别墅讲究前后、左右的格局,以保持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按照风水理论,水为财富之源,商人忌讳财源外流。天井的设计使得屋前脊的雨水不流向屋外,而是顺水纳入天井之中,这种设计被称为“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寓意财不外流。民间认为天井聚水即聚财,有俗语云:“风水天井做得好,财气逼人刚刚好;山管人丁水管财,天井布好财禄来。”
通风对流:天井的鲜氧之道
天井设计讲究中轴对称,格局方正,一般都有前庭后院花园设计。拥有天井的别墅会产生自己的小气候,不仅有聚财的功效,更藏风聚气,形成独特的气场。传统别墅多依赖中央空调控制室内温度,但由于面积大、分布层数多,长期处于封闭空调房中对健康不利。而天井设计则可通过自然采光和通风,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在井内形成循环,以自然之风调节室内气候。
一宅之要:天井的养气之道
西晋陆机诗曰:“侧间阴沟涌,卧观天井悬。”这或许是天井最早的记录。传统民宅大多建有天井,其作用从风水角度看是养气,从建筑功能看则是采光和提供共享空间。传统风水观念认为,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财禄的象征。天井需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糟,大厅两边有异,二墙门常关,以养气。凡富贵明堂,自然均齐方正,有一种阴阳交媾之美。天井被看作是财禄的象征,以养生气,体现阴阳交合之美。
排水的玄妙:天井的科学之道
天井除了养气聚财和排水外,还是采光的重要途径。房前天井忌太狭致黑,亦忌太阔散气,天井栽树木者为困,不吉;置栏者亦不吉。阳宅讲究排水,凡宅天井不可积屋水,不患疫疾、不生白蚁。也就是说,天井中不可太阴湿,应保持地面光洁,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阳宅很重视排水路径,强调水不宜直流,水不宜出门下,皆主耗散。
风水对排水路径比较注意,水沟者,即居室内之出水阴沟也,宜暗藏,不宜显露。决沟折水宜顺地势,按天干位屈曲而出,则气不流散。假如从地支位流去,遇水冲太岁,则会发生病灾;若直泄前去,则财不聚。如几宅并排居住,宜在门外横凿一沟,过门远抱出水方吉。若开门,财散不住。对门放水亦不聚财,水于两旁,富而悠久。水的排放应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不可穿房,不可直泄,曲屈暗流,回环而去方为吉利。
双天井布局:科学与风水的完美结合
在双天井布局模式中,上风向的天井主要是进风口,下风向的天井主要是出风口。民居风水理论中所提出的昌字布局,并不只是一个风水吉利的说法,从科学控制自然通风的角度来看,这种布局也是妙到毫巅。我国气候,夏季主导东南风,冬季的主导北风。当建筑物从南到北平行于风向布置,天井的开口由大变小的时候,对于两个天井之间的大厅,在夏季会增大通风量,使作为主要家庭生活空间的大厅相当凉爽。在冬季则会减小通风量,而且两个天井和大厅的风速变化不大,这样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室内小气候。
天井昌字布局效应,用于在平面上沿轴线铺开的建筑体量之间,当建筑物采用两个或多个天井相连接的模式,当风向为从大天井吹向小天井时方向,则天井之间的自然通风量增加;反之,则自然通风量减少。天井应用于建筑布局,如果冬季主导风向和夏季主导风向相反,把比较大的天井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方向,则夏天气流增强,冬天气流减缓,使室内环境冬暖夏凉。广东潮汕民居的风水中,昌字式的布局模式比较普遍,如驷马拖车,一点金等潮州民宅,有些有三四个天井,把民间的风水吉祥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