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科普:症状识别与预防指南
流感科普:症状识别与预防指南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了解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对于守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流感病毒的类型与传播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季节性流行的主因。甲型流感病毒易引起大流行,且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流感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此外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痛、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普通感冒症状:主要有鼻塞、喷嚏、流涕、中低度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但体力、食欲多无明显变化,很少出现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如无合并细菌感染,一般3~5天可自愈。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建议每年接种。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有助于减少室内病毒和细菌的滋生,降低感染风险。
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流行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以减少与病毒接触的机会。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人群密集的地方,建议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风险。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
就医建议
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应佩戴口罩,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和陪同人员都应该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