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从中世纪到近现代
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从中世纪到近现代
古典音乐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跨越了一千五百多年,从公元9世纪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本文将带你走进西方古典音乐的世界,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梳理其发展历程,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魅力。
古典音乐的定义
在探讨西方古典音乐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古典音乐"的定义。有人认为"古典"一词带有古董、古板的味道,因此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中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将其称为"严肃音乐"。朗文词典则将其解释为"具有持久价值的音乐"。
广义与狭义的古典音乐
在时间划分上,古典音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古典音乐专指公元1750年-1827年间的音乐,即从巴赫逝世到贝多芬逝世期间的音乐。而广义上的古典音乐则涵盖了从公元9世纪至今的西方音乐发展历程。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通常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这一时期。其重要的音乐体裁为格里高利圣咏,以及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诸多最初的复调音乐,如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经文歌、孔杜克图斯等。当时的音乐主要服务于宗教用途,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
文艺复兴时期
1450年,欧洲音乐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时期,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音乐创作开始关注人性和世俗生活。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音乐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包括强烈的节奏、跳跃的旋律,以及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巴洛克音乐以歌剧的诞生(1600年)为开端,以巴赫的逝世(1750年)为标志,涌现出巴赫和亨德尔等伟大作曲家,确立了歌剧、奏鸣曲、协奏曲等重要音乐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
始于1750年巴赫逝世,结束于1827年贝多芬逝世。这一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成就,确立了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重要音乐形式,并发展了室内乐。代表人物包括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共同创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浪漫主义时期与民族乐派
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将作曲视为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代表人物包括帕格尼尼、舒伯特、李斯特、门德尔松、肖邦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乐派,如西贝柳斯、格里格、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等。
浪漫主义后期与新古典主义
1890年至20世纪初,欧洲调性体系发展至巅峰。代表人物包括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新古典主义的斯特拉文斯基则采用多调性,为未来的先锋音乐打下了基础。
印象派
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其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以联觉的表现手法创作艺术,与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似之处。
近现代时期
20世纪初,以韦伯恩为代表的作曲家打破了传统的十二音作曲法,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二战后,科技发展推动了电子音乐的诞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音乐形式的多元化。1945年后被称为先锋音乐时期,出现了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新的音乐形式。
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包括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都属于古典音乐范畴;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特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
在欣赏古典音乐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创作年代,结合历史去欣赏,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