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现状、挑战与机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现状、挑战与机遇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5A00VGK00

颅内静脉窦血栓(CVT)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破裂动脉瘤相似,约为1-2/10万人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CVT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CVT的现状、挑战与机遇。

流行病学特征

CVT的发病率约为1-2/10万人年,占所有卒中的1.0%。尸检数据显示,CVT的检出率可能高达9%。CVT具有种族和地域差异,白人和非洲裔的发病率可能高于亚裔和拉丁裔。

CVT的发病部位多样,主要包括横窦(86%)、上矢状窦(62%)、直窦(18%)、皮层静脉(17%)、深静脉(11%)和颈内静脉(12%)。根据病程的不同,CVT可分为急性期(<7天,30%)、亚急性期(7-30天,50%)和慢性期(>30天,20%)。在急性病例中,头痛、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最常见的症状。

影像学诊断

CVT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主要通过CT或MR静脉造影观察到血栓形成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则包括CT或MR平扫中的高密度、流空信号消失或异常,脑实质水肿、出血,小脑幕或硬脑膜增强,以及侧支引流静脉丰富等表现。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是CVT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等。对于部分病情较重或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溶栓治疗,但这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

介入治疗

CVT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条件下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直接作用于血栓位置,以达到快速解除血栓、恢复血流的目的。

血管内治疗

一项发表在JAMA Neurology杂志的RCT研究比较了EVT联合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EVT联合药物治疗相较于标准治疗可能无法改善临床结局。具体数据如下:

  • 良好预后(mRS 0-1):RR 0.99(0.71-1.38),EVT组(22.67%) vs 对照组(23.68%)。
  • 死亡率:EVT组(4.12%) vs 对照组(1.3%),p=0.20。
  • 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EVT组(1.3%) vs 对照组(3.9%),p=0.61。

挑战与机遇

确定哪些CVT患者可以从EVT中获益是一项复杂任务,目前对于EVT疗效的预后因素和预测指标认识还不够全面。关于EVT是否应该作为一线治疗手段还是仅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补救措施,专业领域内仍存在争议。

在筛选EVT治疗获益人群时,主要缺乏“闭塞部位”分层研究。EVT技术可行性仅限于大血管(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直窦),且大血管闭塞可能具有更高的不良预后风险。

影像学评估方面,目前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准确评估“静脉组织窗”。此外,CVT的临床结局评估也存在局限性,改良mRS评分可能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长期预后。

预后与随访

在脑静脉和硬脑膜血栓形成国际研究(ISCVT)中,出院时的死亡率和重残废率为18.9%。22%的患者在6个月时还未完全康复,14%的患者临床结局不佳(mRS>2)。研究显示,大多数CVT幸存者将返回家中独立生活,但可能会面临持续的神经心理和情绪问题、认知问题和头痛等慢性后遗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