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篇3:在局势不利时,保持冷静,且要有“弃子”的决断与勇气
因势篇3:在局势不利时,保持冷静,且要有“弃子”的决断与勇气
在不利局势下,保持冷静和做出果断决策是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两个历史案例,阐述了在局势不利时如何保持冷静,以及在必要时做出"弃子"决策的重要性。
在局势不利时,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因势利导,因势而动
从人的心理上讲,遇到突发事件,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一种惊慌的情绪,都能够因势利导者,他们总是能够冷静地观察问题,在冷静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成大事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决策时的智慧与胆识,在于他能够及时排除错误之见。在冷静纵观全局、果断决策的那一刻,人生的命运便已经注定,两强相争勇者胜,比如以下两个例子:
例1:西晋时,河间王司马顺、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洛阳的齐王司马同。司马同看到二王的兵马从东西两面夹攻京城惊慌异常,赶紧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
尚书令王戎说:“现在二王大军有百万之众,来势凶猛,恐怕难以抵挡,不如暂时让出大权,以王的身份回到封地去,这是保全之计。”王戎的话音刚落,齐王的一个心腹就怒气冲冲地吼道:“身为尚书理当共同诛伐,怎能让大王回到封地去呢?从汉魏以来王侯返国有几个能保全性命的?持这种主张的人就应该杀头!”
王戎一看大祸临头,突然说:“老臣刚才服了点寒食散,现在药性发作要上厕所。”说罢便急匆匆走到厕所,故意一脚跌了下去,弄得满身屎尿臭不可闻。齐王和众臣看后都捂住鼻子大笑不止。王戎便借机溜掉,免去了一场大祸。
正因为王戎很有冷静的头脑,才在危急之下身免一死。此事无疑给后人以启示:遇事要沉着冷静,静中生计以求万全。
例2: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的弓弩手几千人一齐向刘邦放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的胸口,伤势沉重,痛得他不得不伏下身来。主将受伤,群龙无首,若楚军乘人心浮动发起进攻,汉军必然全军溃败。
猛然间,刘邦突然镇静起来,他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按住自己的脚,大声喊道:“碰巧被你们射中了!幸好伤在脚趾,并没有重伤。”军士们听此话顿时稳定下来,终于抵住了楚军的进攻。
有人面对危难之事狂躁发怒,乱了方寸。而成功者却总是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理智地应对危局,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问题,在冷静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见,让过度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对解决问题是何等重要。
要有"弃子"的决断与勇气
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们在因势时,有时为了全局利益,不得不舍弃一些局部利益,正如下围棋或下象棋时常用的一招那样:弃子而保全局。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