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的公共厕所真是全国第一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的公共厕所真是全国第一卷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9A030M500

上海的公共厕所建设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从数量、环境设计到科技应用和人性化服务,上海的公厕建设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上海真的有很多公厕

根据相关条例,公共厕所主要有三类:环卫公厕,公共场所附属公厕(比如地铁公厕),以及超市公厕这类企业修建的社会对外开放公厕。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上海有近3000座环卫公厕,以及约1万座社会公厕,合计近13000座。虽然绝对数量低于北京的19008,但是上海市民如厕的便捷度却更高。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21中国公共厕所图鉴》数据,上海在每平方公里的厕所数量上排名第一,成为如厕最方便的城市。

一位来自南非的外国人在旅行vlog中说到,上海的公厕特别多,尤其是市区,基本200米一个,从来不担心找不到厕所。背后的原因是,从前上海市区的弄堂都是厨卫合用,公厕因而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品。

公厕环境优雅,设计独特

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公共厕所吗?

它就是位于五原路与乌鲁木齐中路转角处的乌中公厕,由独立建筑事务所“热气建筑”设计。大面积优雅内敛的复古绿瓷砖奠定基调,花朵、绿植点缀其中。这些元素不仅让它从一座普通的灰色小楼转变为街角的一道靓丽风景,还扭转了市民对公厕、垃圾站的固有印象。

连放置清洁工具的角落都是如此好看。

除了好看,这个设计中还倾注了许多巧思。例如,在下方右图中可以看到,建筑师加了一面本不需要的墙,区隔开了环卫工人工作和休息的空间。而左图中位于二层的环卫工人休息区,在改造后也有了更好的光线和空间。

除了已经基本成为公厕标配的第三卫生间和婴童座椅,考虑到周围养狗遛狗的人比较多,这个公厕还专门设置了宠物粪便收集箱。

高颜值和充满亮点的设计,让乌中公厕自2022年建成后就开始上热搜。而上海类似的个性化、定制化设计的公厕还有很多。例如,你见过橙色芝士奶酪风格的公厕吗?

或者是这样水浪风格的。

还有可能长满了植物。

当然,看事情不能只看外表。但谈到内部装潢也是风格各异。例如洗手池有做成这种工业风的。

除了这种单点的定制化设计,你在上海还能看到用产品思路进行系统化更新的公厕。例如我们之前深度介绍过的北蔡公厕。

同样是在独立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导下,三十多个市政公厕被打造成了一系列标准化产品,成为内急人眼中极具辨识度的存在。因为无论在哪,它的视觉风格都是高度统一的。

标准化,除了重复性出现带来的熟悉感和识别度,带来的还有稳定的空间质量。

科技感满满

例如智能屏幕已经成为上海公厕的标配。长宁黄金城道步行街公厕的门口就有一个。

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公厕布局、厕位使用情况、厕位空闲数量,气体、温湿度信息等环境数据。这么一座小小的公厕,还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是因为它在屋面上修建了分布式光伏系统。所发电能可自发自用,余电还可以并入电网。厕所中安装的新风系统规避了厕所固有的气味,男女厕间也都安装了自动除臭机。

人性化服务

例如2023年,结合老龄工作和建设城市儿童友好空间的任务,上海开始针对环卫公厕做适老化、适幼化改造。适老化、适幼化改造,顾名思义,就是更精细地支持老年人和儿童的如厕需求。例如适应儿童特有的尺度。比如在成人坐垫圈上,叠加适应他们尺寸的坐垫圈,并提供踩脚凳。

适老化改造则更加容易揣测。例如增加扶手、改善照明降低跌倒风险,增加自动门、提供声音提示、提高卫生间设施易用性,为老年人降低公共设施使用门槛。

据官方披露,2023年,上海已经完成227座公厕的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今年计划进一步完成1200座,并在2025年,全面完成对具备条件的环卫公厕的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今年的目标任务量已经完成41%。

而要找到这些老人儿童友好公厕,也不必纯靠偶遇。去年9月,上海上线了“上海智慧寻厕”小程序。不仅有清晰的地图位置和运营时间,还特别标注出了已完成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公厕。

除了更细化的人群友好,开头提到过,上海还在试行公厕的24小时开放。还记得吗,今年我们曾经写过上海越来越多的公园在实行24小时开放。在这个背景下,公厕这类基础设施的相应试点,也就不意外了。而开放与否这个信息,同样能在小程序上得到。

根据官方信息,截至目前,静安区全域118座环卫公厕、徐汇区全域87座环卫公厕已实现24小时开放。运营时间的延长带来的管理难题,也进一步增加了上海公厕的“科技浓度”。例如,在最受关注的安全问题上。针对没有专人值守的公厕,静安区优化了智慧公厕平台,结合远程系统和现场智能设备,实现了对公厕环境的掌控。比如,使用者可以通过厕位内装设的智能紧急呼叫装置,发起语音请求。

除了以上这两个大动作,谈到上海公厕的人性化服务,还有一些小细节值得一提。例如在冬天,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厕能提供洗手的热水。例如配有创可贴、紫药水、清凉油等应急用品的便民箱,已经基本成为上海公厕标配。

新一代容量更大、配备物资更齐全的便民服务柜,也已经出现在了市面上。除了应急医药物品,甚至还准备了便携式内裤和卫生巾。

而曾经被广泛吐槽的厕纸问题,也在迭代。上海最先落实的是免费提供厕纸服务。要么需要在服务台、厕纸箱、取纸机拿取,还有可能需要从保洁员处领取。而去年年初上海宣布,要进一步推进“厕纸进厕位”服务。很感动,之后出门上厕所,看来能少点隔着门向朋友要纸的尴尬有爱场面了。

实际上,以上我们谈到的很多公厕,都出自上海“最美公厕”的获奖名单。至今,上海“最美公厕”推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八个年头,评选维度也在不断迭代。例如从一开始单纯的“选美”,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功能提升。评选范围,也从一开始的旅游、环卫厕所,进一步拓展到了农村、轨交、加油站、商场、医院的公厕。

上海“最美公厕”评选的推出,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就是“厕所革命”。2015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国家旅游局启动了三年旅游厕所新建和整修的行动计划;2017年又继续启动新三年计划,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肉眼可见的就是各个城市公厕设施的提升。而在其中,上海始终没有停下公厕设施提升的脚步,并逐渐成为如今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这或许是因为上海更加明白,越隐秘的角落,就越构成城市的脸面。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对于城市中各个细节的照顾,单我们盘点过的就有很多:电话亭,驿站,口袋花园……你说,在连厕所都做得如此用心的上海,还有哪个角落会是它考虑和照顾不到的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